【《隨筆》精選】與門羅“相關”的五位女性

草根的出生并沒有讓門羅帶上絲毫的土氣和俗氣。她的作品具備高雅的格調、深沉的美感和揪心的智慧??此恼Z言,看她的結構,看她在理智與情感之間的穿梭……讀者會像她一樣相信“短篇小說”是一門高超的藝術。

去年十月十日早上八點,我從一位深圳朋友的電話里得知加拿大作家門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我的視野里是加拿大層林盡染的秋色。這沒有令我感到任何意外的消息還是給我已經習以為常的自然美景增添了一層人文的喜悅。“門羅不需要諾貝爾,但是諾貝爾需要門羅。”我在電腦的屏幕上敲出了我感情沖動的反應。

緊接著,我的腦海中相繼浮現出與我的寫作相連又與門羅“相關”的五位女性。這些出沒在不同時代和國度的女性用不同的經歷和魅力拉近了我與門羅之間的距離。

首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遠在北京的徐曉。三年前的一天,通過一份約“短篇小說”稿的郵件我認識了這位以《半生為人》征服過無數讀者的風云人物。隨后的三年之中,我們有許多次的交談和切磋,而每一次交談和切磋都會緊扣“短篇小說”。那好像已經被中國的寫作者遺棄的體裁是我們交流的基石和主題。我們有共同的起點,都相信相對于長篇小說來說,短篇小說是更“高”的文學形式,更值得寫,也更難寫。我們有共同的擔心,因為近年來,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一窩蜂地“獨”創長篇,而中國的文學雜志都在一窩蜂地“獨”鐘長篇。面對這浮躁的文學現象(我有時候戲稱這是中國文壇的“不正之風”),徐曉堅持從自己做起,在她負責的《新世紀》周刊文化版面上為“短篇小說”留出寬松又奢侈的空間,并且不遺余力地去發掘優秀的作者和作品。她對“短篇小說”執著地表現出來的“愚忠”讓我感動也讓我受益。我有幸成了這三年來在《新世紀》周刊上發表“短篇小說”最多的作者,而我今年出版的三部短篇小說集中也都包括了我刊登在《新世紀》周刊上發表的作品。

我知道,這三年來徐曉經常為“短篇小說”稿源的枯竭而焦躁和氣餒。當加拿大層林盡染的秋色中最耀眼的楓葉驚動中國文壇的時候,她甚至已經在為《新世紀》周刊是否應該繼續支撐幾乎為所有中國作家不齒的文學體裁而猶豫不決。門羅讓瑞典皇家文學院第一次對“只”寫短篇小說的作家低下了頭。在這一點上,她的沖擊力甚至超過了曾經引爆南美文學的博爾赫斯。這百年不遇的契機不僅肯定了徐曉對“短篇小說”一貫的“愚忠”,也捍衛了《新世紀》為“短篇小說”開辟的新天地。

接著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近在咫尺的莉迪亞。八年前的一天,在她剛搬進我們這座大樓來的第二天,我就在大樓底層游泳池的門口遇見了莉迪亞。她的面孔讓我大吃一驚,那完全是我非常熟悉的那張門羅照片的翻版。我將這不可思議的“雷同”當成是自己文學道路上的吉兆?;氐郊依?,我立刻半開玩笑的告訴“身邊的少年”,加拿大最好的作家成了我們的鄰居。后來,“身邊的少年”因為一度在游泳池擔任救生員,與莉迪亞成了朋友。而也許是因為“門羅”的緣故,我卻一直對莉迪亞敬而遠之。相遇的時候,我們從來都只有寒暄,沒有深談……直到今年夏天的那個中午。在從超市回來的路上,我快步趕到了她的身邊。莉迪亞用門羅照片中的那種眼神看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