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十四走背后的一些事兒(之二)
福勝寺簡直是一座雕塑博物館,至今令我牽掛不已。闊別25年,故地重游。當打開大門一看,我驚呆了。周圍的羅漢群雕大部分頭部被盜,大勢至塑像毀壞了,灰塵籠罩。我真想大哭一場。
責任編輯:朱又可
時隔25年后重訪山西新絳縣福勝寺,發現大部分羅漢群雕頭部被盜,大勢至塑像灰塵籠罩,肢體殘缺。
新絳縣的秦王點兵鼓樂
關于山西新絳縣王秦安發掘并組織起來一支農民和文化館員,幾十人馬的“秦王點兵”鼓樂隊,是值得贊揚和驕傲的。
當年我在《黃河十四走》書中觀“秦王點兵”鼓樂演出最后一句寫的是:“‘秦王點兵’鼓樂不只會振奮中華大地,遲早也會振奮世界。”今天看來不是言中了嗎?
對王秦安組織的鼓樂隊,我每想起來,內心總有一份歉意。
我們從北京文物研究所租了一架錄像機,一路錄了些素材。經我編寫,最后要制作一部45分鐘的紀錄片。我曾為錄像片的名字征集過名稱。喬曉光提出《大河行》,我認可了。
這部《大河行》的結尾,我選擇的“秦王點兵”鼓樂壓軸是最合適不過的。
1988年秋,我再率隊來到新絳,請王秦安協助從周邊四鄉召集四五十農民到稷益廟前表演“秦王點兵”,我們要錄像?;叵肫饋?,當時王秦安面有難色,而我不顧一切地懇求著他。
演出的道具及大小鼓、鑼,從縣城到稷益廟有段距離。那時沒有手機聯絡,最后王秦安是怎么高度滿足我的,早已忘記了。只記得他騎著那輛破自行車滿頭大汗地跑著。
在稷益廟前的廣闊地帶,擺好了鼓架場面。人馬開始穿上武士的服飾了。我忽然決定停止上裝,我讓喬曉光到近處合作社買白毛巾。我要求大家脫掉服裝光膀子,頭上扎白毛巾演出。在天光下人人滿頭大汗地敲打著,鼓聲震天動地。那氣勢,那民族的陽剛之氣,感人至深。
我感激那些農民漢子。他們只管演出不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