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是指藥物學上本不應該有任何藥物作用的物質,但是在不少情況下,它的確有效。這就是為什么在臨床試驗中,與安慰劑組對照成為開發新的藥物或療法的基本原則。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3年,無錫市民在人民醫院接受針灸治療。 (CFP/圖)

安慰劑是指藥物學上本不應該有任何藥物作用的物質,但是在不少情況下,它的確有效。這就是為什么在臨床試驗中,與安慰劑組對照成為開發新的藥物或療法的基本原則。

2006年,哈佛醫學院做了一個實驗,發表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他們找來270位慢性上臂痛的病人,分成兩組。一組給他們口服一種新的藥物,告知他們此藥有很好的療效,藥量為一天一粒,一共吃8周。另外一組每周扎兩次針灸,一共扎6周。治療開始前,醫生向每個病人詳細講解可能的副作用,比如針灸會引起疼痛,甚至拔針后還可能會持續疼痛,以及局部可能會紅腫,而藥物組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失眠,頭暈等。

試驗開始兩周后,接近1/3的病人向醫生報告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被扎針灸的病人報告局部有紅腫,持續疼痛。吃藥的一組病人報告失眠,無力,甚至起不了床,惡心,起皮疹,都與事前醫生告知的吻合。令人振奮的是,幾乎所有病人都報告上臂痛的癥狀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針灸組甚至效果優于藥物組。

看上去似乎藥物和針灸都有很好療效,但都或多或少有些副作用。此外就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了。

但是這些病人不知道的是,他們吃到嘴的藥物其實是磨好的普通玉米粉,沒有任何藥物成分。而使用的針灸也是一種特殊的針,表面看起來一模一樣,但一旦觸到皮膚,針尖就會自動縮回去,根本不會扎進皮膚,更沒有按照穴位扎針。

那這些臨床療效和副作用從哪里來的?

這就是神奇的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英語叫placebo,源于拉丁文,原意是I shall please,直白地翻成中文就是“我應該取悅”。

安慰劑是指藥物學上本不應該有任何藥物作用的物質,比如上述實驗用到的玉米粉,但卻在實際中產生了等同于藥物的臨床療效。更寬泛地講,“假”手術,或者“假”的治療,都算作安慰劑。

《醫學的愚蠢和謬誤》一書說:“醫生對治療手段的信任,病人對醫生的信賴,都會產生相互的加強作用。而就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