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信任”讓人活得放心

從社會心理來看,信任是一種個人幸福的指標。你信任一個人,是可以肯定他會做你期待于他的好事,例如,你可以肯定一個人不說謊。如果你肯定他會說謊,這種肯定便不能算是信任。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雨

好社會指標:普通人相互信任,人民能信任政府,民眾能信任官員

2014年1月1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他要求,政府要帶頭推進政務公開,依法公開信用信息,提高決策透明度,以政務誠信示范引領全社會誠信建設。信用和誠信實際上都是“信任”的問題,其意義和作用不限于經濟活動領域,也體現在整個社會生活中。

信任指的是在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中,一方期待另一方的善意行動,由于這種不確定的期待可能給人帶來損失或損害,他不得不評估自己是否要有所期待。社會學一般從兩種人際關系來關注信任:群體內部的和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信任,有時也會涉及人與科技的關系,例如,美國全民健保的網絡登記系統或中國春運電腦購票系統是否值得用戶信任。但是,通常的看法是,盡管人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