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藝術照片的薄與厚

但是,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大自然迎來送往,并不管其中誰會成為下一個梵·高、畢加索或格列柯;而想要成為“下一個”的藝術家們從世界各地涌來,尋覓“藝術神話”里的點點蛛絲馬跡,并試圖從中獲得某種啟迪或“頓悟”。

責任編輯:朱又可

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詩人翟永明、藝術家牟桓。 (張駿/圖)

自從我在微博中發布了下面一小段關于業余攝影的議論,并得到成都業余攝影界認可之后,我一直試圖把關于“當代”攝影中的業余立場這一觀點整理成文,但由于生性疏懶,一直沒能提筆,借朋友張駿的攝影展啟動之時,我把這些思想碎片整理如下:

“業余”一詞來源于拉丁語,意指沒有任何實際利益和目的而熱愛于某件事情的人,對應詞“職業”,指的是被雇用的專業人員。

這是一個消解專業領域的時代。各個行業間的跨界行為(另一個領域的業余姿態)產生了一種綜合藝術??缃绾献骶褪菢I余姿態。所有的藝術領域都被拉平。“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口號和數碼攝影民主化,催生出大量的業余攝影愛好者。而海量的業余攝影作品使得攝影回到其本質——紀實的源頭上。

隨著攝影設備的簡化和便利,專業人員和“業余”愛好者的區別已越來越模糊。

當“什么是藝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