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飛翔】戰歌聲中告別“老戰士”
父親在距89歲生日還差一個月時,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盡管他一再叮囑不辦任何追思活動,但因在京的親屬較多,尤其我兒子剛從國外趕回來,而且是到達之后才告知他爺爺已經不在了,為了不太傷他的感情,大家商定,還是辦一個最小規模的告別儀式,以慰晚輩之心。
責任編輯:朱又可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抗戰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抗敵的疆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敵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向華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崗。
父親在距89歲生日還差一個月時,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盡管他一再叮囑不辦任何追思活動,但因在京的親屬較多,尤其我兒子剛從國外趕回來,而且是到達之后才告知他爺爺已經不在了,為了不太傷他的感情,大家商定,還是辦一個最小規模的告別儀式,以慰晚輩之心。
西方和中國的葬禮有別。中式現代葬禮是遺體不入棺直陳。吊唁者面向逝者的鞋底致哀。西式葬禮是遺體入棺橫置,象征祭壇上獻祭的犧牲。因我兒子只經歷過他姥姥在美國的葬禮,不便讓他太過驚訝中西葬禮的反差,故我要求按西式葬禮入棺橫置。告別室工作人員說從來不曾見過這種擺設,但還是照辦了。
通知到的都是子侄和孫輩親屬。同輩只有也是老延安的陳克阿姨不聽勸阻,執意要來看老劉最后一眼。還有父親單位負責人和一些退休同事參加。
告別儀式由我主持,沒用哀樂,而是以《抗大校歌》開始: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
同學們,努力學習,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們的作風。
同學們,積極工作,艱苦奮斗,英勇犧牲,我們的傳統。
像黃河之水,洶涌澎湃,把日寇驅逐于國土之東。
向著新社會前進,前進,我們是勞動者的先鋒!
然后我講了一下父親的簡歷:
古人云:“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我父親生前經常拿自己的死開玩笑,從提著腦袋干革命到后事的安排。
這一天終于來到了。
爸爸出生于河北省無極縣古莊村的大地主家庭。有多大呢?
我有一位堂兄是民族歌舞團演員。&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