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變“斷言”為“說理”

“文革”中盛行的“革命歌曲”或“詩朗誦”,運用的是非說理話語,形成有特色的“標語體”。標語之所以是標語,在于其只是斷言、鼓動、命令、指導,而不是對話性質的說理。誰要是不同意一條標語,由于沒有辦法與它說“理”,所以只好以另一條針鋒相對的標語來與之抗衡。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雨

鼓動別人網絡作戰的人自己不會說理,有什么真的論戰能力?

讀到一篇3600多字的長微博:《2014甲午決戰,讓網絡陣地紅旗飄揚!》。該文居然全是結論和斷言,沒有理由。取一段為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決戰,以網絡為戰場,拿鍵盤做武器,用思想去搏殺,不為攻城略地,只為捍衛信仰,維護愛國精神、民族大義和社會正氣。這是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正義之戰,自衛還擊,人人都是戰士,網絡義勇軍仍將擔負平凡而偉大的沖鋒使命。”從公共話語分類來說,只有結論沒有理由的主張叫作“非說理”(non-argument),與其不同的是有結論又有理由的“說理”(argument)。

“文革”中盛行言辭激烈、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或“詩朗誦”,運用的就是這種非說理話語,形成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