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回鄉測水” 家鄉水,清幾許?
這個春節,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南水北調的水源地上游到東線工程的微山湖,從甘肅農村的地窖到上海浦東的水龍頭;從農民工到大學生,從醫生到環保工作人員——這些擔憂水質的人參加了南方周末聯合環保組織創綠中心發起的“回鄉測水”活動。
責任編輯:楊繼斌 葉偉民 肖華 何海寧
數據來自南方周末與創綠中心聯合開展的“回鄉測水”行動之飲用水部分,有效樣本為35 個。數據主要由比色得出,因個人感官差異,或有誤差。數據僅供參考,不具有法律效力。檢測項目包括酸堿度、硬度、余氯、硝酸鹽、亞硝酸鹽、鉛和細菌,除圖中所列和一個點位的鉛值之外,其他均為達標。
2014年春節前,南方周末與環保組織創綠中心聯合發起了“回鄉測水”行動。而在此前的2013年,數家NGO已發起了民間自測水質的浪潮。面對種種質疑和阻力,各家NGO遭遇了不同的命運。
共同的擔憂
26歲的王華要當爸爸了,妻子在老家待產,這讓他愈發擔憂家鄉的水質。在廣東興寧,因為附近的染料廠,家門口的那條河流時刻變換著顏色。
山東滕州的王家標和上海的張喆也有類似擔憂。2012年夏天,王家標聽說附近香料廠將廢水不外排,而是灌入地下。張喆對氣味特別敏感,她覺得上海的自來水有時候有味兒,很早就裝了凈水器。黃浦江漂滿死豬的那段時間,她后悔沒把家里都裝上凈水系統,只好將淋浴頭換成了帶濾芯的型號,可依然覺得“蠻惡心”。
他們都曾嘗試解決這種擔憂。王華想找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檢測,但不知道找誰,需要多少費用。王家標在環保部和縣環保局的網站上投訴過香料廠,石沉大海。覺得有味兒時,張喆去查找數據,沒有即時數據。
擔憂開始蔓延,“上海的水質管理算領先了,假若上海(水質)有問題,全國應該很嚴重。”張喆說。她過年回老家杭州,覺得水也有味兒。
政府人員似乎也無法逃脫這種擔憂。陜西省丹鳳縣位于南水北調水源地上游,馮旭紅在縣國土資源局工作,他向職能部門索要水質數據,得到的回復是,公布的數據都是合格的,可托私人關系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