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什么是非道歉的“道歉”
據報道,現年93歲的王晶垚先生不久前發表聲明,表示在妻子卞仲耘死因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他決不接受師大女附中紅衛兵的虛偽道歉。那么,什么是虛偽的道歉呢,又可以如何識別呢?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照
“文革”過錯道歉經常有不充分的問題,成為半真相道歉
據報道,現年93歲的王晶垚先生不久前發表聲明,表示在妻子卞仲耘死因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他決不接受師大女附中紅衛兵的虛偽道歉。那么,什么是虛偽的道歉呢,又可以如何識別呢?
虛偽的道歉不是“不道歉”,而是并沒有真正悔意的“道歉”,也叫“非道歉的‘道歉’”。這個說法來自美國幽默作家麥考(Bruce MaCall)2001年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完美的非道歉道歉》(“The Perfect Non-apology Apology”)。麥考稱非道歉的道歉為“藝術性的含糊說辭”。“含糊說辭”(double talk)一語來自奧威爾的《1984》,指的是“模棱兩可的欺人之談”。
現有的各種道歉研究都把&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