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屬高校:招錄標準面前人人平等
當部屬高校均為中央財政撥款全覆蓋時,這些高校招生時再向本地生源傾斜就沒有什么道理了,就可以實行與戶籍脫鉤的招錄標準前面人人平等了。既然全國納稅人出錢,那理應全國納稅人受益,既有效率,又有公平??蓪W美國SAT,考生一次成績不滿意可再考,避免一考定終生。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柯祥虎
編者按
既然倡導的是“人的城市化”,原則上,個人在某個城市穩定地工作與生活,就應該獲得所在城市的市民權?,F實中,妨礙這一原則落地的,是普遍實行的將戶籍與福利捆綁的制度。當且僅當將相關福利沿著擴大個人選擇權與個人自負其責的方向有效剝離,才有可能從實質上或法律上廢止戶籍制度,讓市民權跟得上城市化的步伐。如何具體操作?作者給出了初等教育學位分配與部屬高校招錄改革的兩個實例。
中國的部屬高校招錄按省份分配名額,兩類地區的考生享受了遠高于其他地區的錄取比例,一類是海南西藏等省份,一類是北京上海等直轄市。這就催生了兩種現象:一是高考移民,低錄取概率地區的考生暗渡陳倉,取得高錄取概率地區的戶籍;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外地移民明修棧道,爭取其子女獲得“異地高考”資格,兩者均是為了分享本地人的高錄取概率。
發達地區考生的高考招錄比例主要源于1999年以來的“央地共建”或“省部共建”。非部屬高校經費由地方財政承擔;央地共建的省屬高校,教育部撥付一定的經費給予支持。根據1999年國務院《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