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防務年鑒】海警局:不是換個名字那么簡單
2013年是海上執法力量的洗牌之年。海監將與農業部漁政局、公安部邊防管理局邊防海警,海關總署緝私局的海上緝私警察合并,一同歸入國土資源部下海洋局,對外以海警局的名義開展維權執法。
責任編輯:姚憶江 史哲
2013年是海上執法力量的洗牌之年。海監將與農業部漁政局、公安部邊防管理局邊防海警,海關總署緝私局的海上緝私警察合并,一同歸入國土資源部下海洋局,對外以海警局的名義開展維權執法。
進入2014年,談到中國海警局改革進度,中國海監總隊辦公室工作人員這樣回答南方周末記者,“我們還在等。”中國海警局的改革,似乎也隨著2013年7月“三定”規定的出臺,進入平臺期。
“內部是有時間表,但是按照現在的計劃做下來,時間上似乎很難預測。”一位不愿具名的海監系統相關人士說,“海警局的改革仍需一段時間的探索,已是所有人的共識。”
“把手指縮回去, 把拳頭伸出來”
對廣西北海地角村的漁民張宇來說,2013年有個新的開始:在廣西近海捕魚30年后,他的漁船第一次進入了南沙海域。
和他一起駛入南沙的,還有南海漁政局的公務船。2013年起,漁政系統在南沙群島海域開展常態化護漁,地角村申請到南沙捕魚的人數驟增。
“沒有漁政船保護,我們根本不敢去南沙。”張宇說,在南沙打漁,每隔幾天就會碰到越南漁政船。遠遠望見越南漁政的標志,漁民們就開始一邊收網,一邊用無線電對講機呼喚中國漁政局執法船。
但他仍認為,在南沙的漁政船數量太少:“基本上一百艘漁船才配一個漁政船,碰到越南人根本來不及過來。”
“遠海漁業糾紛,海監管不著,漁政管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說。在我國的五支海上執法力量中,海監擁有船只噸位大、輻射廣,能夠快速趕到低噸位漁政船難以到達的遠海。但海監是監察部門,漁業糾紛不是它的職權范圍。
近海多個部門執法重疊的情況并不少見,人們一直用“多龍鬧海”來形容海上執法隊伍的混亂。“一個‘鬧’字,感覺好像幾支隊伍在爭權奪利一樣。”南海漁政局局長吳壯說。
功能重疊難免造成資源的浪費:“船的耗油量非常大,維權一次的成本大約在500萬左右。如果分開的話,打擊走私一艘船、漁政一艘船、海監一艘船、海事一艘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