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概念廠的先鋒實驗
6名專家試圖創造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概念廠。在目前中國污水處理廠被詬病為“過水廠”、“曬太陽工程”,屢次在環保部通報中進入排污黑名單的背景下,這聽起來更像是象牙塔專家的烏托邦實驗。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彭揚剛 唐悅
數據來自《“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
6名專家試圖創造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概念廠。然而,這一行業尚處在無錢建、難達標的階段,概念廠是否真能引領方向,抑或只是一場紙上烏托邦?
2014年情人節,6位環保專家坐在北京西直門外的一個會議室里,面對眾多媒體,宣布了他們一個共同的“新情人”:污水處理概念廠。
“這不是沖動,是熱情。”5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6人小組的藍圖是:在未來5年內,建成一座(批)集中全球最先進環保技術和理念的污水處理廠,定位于“面向2030-2040年”,成為國際水處理界的標桿。
在目前中國污水處理廠被詬病為“過水廠”、“曬太陽工程”,屢次在環保部通報中進入排污黑名單的背景下,這聽起來更像是象牙塔專家的烏托邦實驗。
而現在,他們手里除了一份6頁A4紙的闡述文章之外,還什么都沒有。
“如何知道你們不是在鬧著玩兒的?”有人問。
曲久輝說,答案就是這6個人。“這6個人是火花,希望整個產業能像二踢腳,我們一點,就‘啪’的一聲炸響了”。
自信來自6個人的履歷。除了院士曲久輝之外,其他5個發起人還包括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余剛、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俞漢青。他們分別在相關環境專業領域有深入研究。
“我們代表了一個學派,我們堅持我們的主張,就是重新定義污水處理廠。”曲久輝說。
“短視、粗放、混亂、劣質”
自1984年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在天津建成以來,中國在30年間建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