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風電寡頭 今日自吞苦果誰來拯救華銳風電

華銳風電將中國式政商營銷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演繹了一場堪稱火箭速度的商業奇跡,而其上市后,則迅速變臉,深陷“財務造假”、“跨國訴訟”的泥潭無法自拔,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典型標簽。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截至2014年2月19日,華銳風電總市值已由當初上市之初的904.59億元縮水至180億元,累計下跌了80% ,市值蒸發了723億元。 (CFP/圖)

華銳風電將中國式政商營銷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演繹了一場堪稱火箭速度的商業奇跡,而其上市后,則迅速變臉,深陷“財務造假”、“跨國訴訟”的泥潭無法自拔,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典型標簽。

曾經風光無限的新能源寡頭華銳風電,正淪落為新一代A股“虧損王”的有力爭奪者。

除夕之夜,華銳風電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13年虧損達到30億元。巨虧主要原因有:手持訂單執行延遲,裝機量少;客戶延遲付款;增加服務維護費用;計提可能的資產負債項目損失;以及面臨潛在的行政處罰和索賠。

30億巨虧讓華銳風電雪上加霜。此前,證監會于2014年1月12日對其下達《立案調查通知書》,這也是7個月內監管層第二次對華銳風電立案調查。雖然公告并未披露具體的立案內容,但不少市場人士普遍猜測:這可能與虛增業績等財務造假行為有關。

此外,證監會選擇立案的日期也別有深意,1月12日正是風電冒險家韓俊良、神秘資本新天域、證券猛人尉文淵和闞治東等眾多大小非股東解禁流通的前一天。對這些資本大佬來說,套現巨額紙面財富的幸運之門暫時被關上。

華銳風電正在自吞“大躍進”苦果。在商業運作中,華銳風電將中國式政商營銷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曾演繹出一場堪稱火箭速度的商業奇跡,然而,隨著上市后業績迅速如流星般隕落,也引發資本市場的諸多質疑:這是勵精圖治的風電神話,還是精心編織的造假丑聞?

從200億到20億

隨著高成長神話的破滅,上市后的華銳股價一落千丈,市值縮水82%。

“華銳風電在2015年一定要實現全球第一。”2011年1月,在上海一場座無虛席的路演中,華銳風電前任董事長韓俊良自信地對投資者說。此時,華銳風電已躍居中國第一大風電設備生產商,僅次于全球風電巨頭丹麥維斯塔斯公司,全球排名第二。

如今,華銳風電離全球第一的目標漸行漸遠。誰也沒料到,風電行業在狂飆突進后會突然陷入整體困頓。華銳在最鼎盛時2010年度營業收入高達203億元人民幣,截至2013年9月底,華銳前三個季度營業收入僅有20億元,三年時間里銳減90%。凈利潤也從2010年的19億元暴跌至-30億元。

不僅如此,華銳風電還丟掉了國內第一的寶座。根據中國風能協會公布的2013年國內風電制造企業排名,華銳風電在2013年新增裝機容量89.6萬千瓦,僅排名第七,老對手金風科技以36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容量穩占頭名,新增裝機容量是華銳的四倍,華銳甚至被國電聯合動力和明陽風電等第二梯隊企業超過。

“韓總也并未吹牛,只是他低估了對風電的政策緊縮和風電行業冬天的來臨。”招商證券一位能源分析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2008年到2010年三年時間里,華銳營收幾乎年年翻倍。這虛幻的繁榮景象讓韓俊良過于樂觀:按照這樣爆發式的增長速度,華銳風電2015年有望超過丹麥維斯塔斯公司,躍居全球首位。

不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深陷這場美妙的高成長神話,在2011年元月的華銳IPO詢價中,竟然給出了90元的新股發行價和48.83倍的發行市盈率,并華麗登陸資本市場,創造了中國A股主板市場發行價的新紀錄。

然而,隨著高成長神話的破滅,上市后的華銳股價一落千丈,從90元發行價最低跌至3.31元,總市值也從946億元跌至180億元,市值縮水80%。眾多高位買入的股民損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