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教育改革,從還權于校走向還權于民
學校創建、學校管理、招生計劃、教材內容、資金分配、專業設置……教育和科研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在行政管制之下。但是,什么方法最能育人,哪些專業最重要,什么研究代表未來方向,回答這些關系到國民個人成長與國家核心能力的問題,卻遠遠超出了教育行政部門理性的能力。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教育放權進行時。在最新的《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中,教育部兩項重要權力被取消:其一,利用互聯網實施遠程高等學歷教育的教育網校審批;其二,國家重點學科審批。這是還權于校的兩個舉措,值得贊。
1985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寫道:“為了增強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高質量的專門人才,要改進和完善研究生培養制度,并且根據同行評議、擇優扶植的原則,有計劃地建設一批重點學科。”
當時,恢復高考才短短八年,國門剛開,國際學術還不為國內熟知,由國家“有計劃”地推動重點學科建設,不無合理之處。而且,這份文件的一些改革理念,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也說得上先進,如主張“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