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版《歷史》風波再起 高中教材遭停用史上最短命教科書?
因編寫時間緊迫,新的歷史教科書只出版了“第一分冊”,內容只有五單元66頁。該書的另外一半內容還在緊張的編寫當中。一個學期的教材,分次出版。
上海市去年批準使用的高中歷史教材,今年被廢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月內編撰出爐的新版高中歷史,由于時間倉促,新版教材只出版了“第一分冊”,內容只有五單元66頁。到本報發稿為止,該書的另外一半內容還在緊張編寫當中。一個學期的教材,分次出版,這在中國教育史上十分罕見
兩個月編就的“高中歷史”第一分冊,取代了醞釀8年、試用3年、推廣1年的“蘇版”(左),而其內容與初中“世界歷史”多有重復 本報資料圖片
“我已經辭去了高中歷史的主編,新編出來的高中歷史跟我沒什么關系了?!痹诮勇犇戏街苣┯浾唠娫挄r,上海版高中歷史主編、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蘇智良拒絕對剛剛出版的華東師大版高中歷史第一分冊發表任何意見。
在此之前,由蘇智良擔任主編主持編寫的高中歷史在上海市全面投入使用才一年時間,就被上海市教委決定從今年9月起停止使用。這本歷史教材,很有可能是新中國教育史上最短命的教科書。
據悉,這本被廢止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完全是根據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制定的課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編寫的,早已經通過了上?!罢n改辦”的審查,在試用3年后,去年9月1日起作為上?!岸谡n改”教材,在全市范圍內投入使用,當時有媒體將這套歷史教材譽為“醞釀8年的進步”。
風波的起點,要追溯到去年9月1日《紐約時報》的報道《毛去哪了?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
去年修改“蘇版”
“我很驚訝,我寫的一篇報道在中國引發了這么大的反響,對主編辭職、教科書被停用我很遺憾?!保乖拢谷?,正在和朋友聊天的《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周看(Joe Kahn)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周看回憶說,去年當他看到上海的新版高中歷史教材里“長期占很大比重的強調毛澤東領導革命、階級斗爭的內容相對減少,摩根銀行、比爾·蓋茨、紐約證交所都進入教科書,政治英雄讓位給經濟英雄,而美國的中學生還要花大量時間學習華盛頓等政治領袖的生平,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信號,這是我寫那篇報道的動機”。
去年9月1日,周看的報道在《紐約時報》發表后,被國內外的一些媒體編譯、轉載、摘編,標題變成了《上海新版歷史教科書弱化革命和戰爭》、《比爾·蓋茨替代毛澤東》,網絡論壇上也出現大量與此相關的帖子,討論中出現了“政變”、“橙色革命”等字眼兒。
雖然時隔一年,提起這些報道和網絡上的帖子,蘇智良還是很生氣,“上海歷史教材整套教材包括初一的中國史、初二的世界史、上海鄉土史、高一和高三歷史,共9冊教材?!都~約時報》記者并沒有仔細閱讀全部教材,只把眼睛盯在高一教材上,而且對高一教材的評價也非常片面,這種態度是輕率和不負責任的?!备屗械椒艘乃嫉氖?,“國內的這些媒體在編譯、轉載國外報紙的報道時,沒有對新聞事實進行起碼的核實,沒有去翻翻這套教材,就進行新聞炒作。這些不符事實的報道被網絡傳播以后,一些批評者也顧不上看教材就寫文章了”。
為澄清事實真相,一直回避媒體的蘇智良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獨家專訪(見2006年9月28日《南方周末》文化版《蓋茨來了,毛澤東也還在》、 《是改變,不是“政變”》)。就在那期報紙出版當天,蘇智良和上海市教委的官員一起去教育部匯報工作。在從首都機場去教育部的路上,蘇智良在報攤上買了幾份《南方周末》,帶給教育部的領導同志。
與教育部的分歧落在上海是否有權力審查教材上。有教育部官員認為,按照義務教育法,上海編的教材也要經過國家教育部的審批。而上海教委的意見是:上海是國務院正式下文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上海自己審訂教材也是國家審訂的一種形式,與義務教育法不矛盾。
當天,蘇智良還在電話中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與教育部領導溝通得非常好,包括一位副部長都看了這期《南方周末》,對編寫組駁斥《紐約時報》歪曲新聞事實、澄清真相的行為表示肯定和贊賞;教育部領導囑咐要將教材修改得更完善。據知情者透露,在工作匯報結束之后,教育部領導還表態說,等媒體炒作過后,要宣傳上海歷史教科書。
在這樣的基調下,編寫組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導下,開始了對高一教材的認真修改。
今年廢了“蘇版”
但是,事情忽然急轉直下。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在2006年10月16日《社會科學情況反映》以《著名歷史學家評上海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為題,一次印發了六期簡報,刊登了李文海、沙健孫、張海鵬等7位北京歷史學家對于上海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批評意見,在列舉12條例證后,結論認為:“編撰者思想混亂,使該教科書既脫離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也脫離中國史學發展的實際,‘淡化意識形態’、‘非意識形態化’的表現比比皆是?!币庖娺€認為“上海版歷史教科書離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只講現象不講本質——在政治方向、理論方向、學術方向上都存在嚴重錯誤”。這些歷史學家們要求上海地區立即停止使用這個新版教材。據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說,批評者除了發表會議紀要,隨后還以中國史學會的名義開會,并上書有關部門。
對于上海教科書引發的風波,余秋雨在去年年末的一個公開場合演講時批評道:“在這個文化亂糟糟的時代,我們缺乏一種鮮明的文化態度和文化選擇,這樣就很難有明確的文化形象。不能為了求穩就不敢表達自己的態度。就像前段日子上海改了歷史教科書,是個很大的進步??墒敲鎸σ恍┵|疑聲,我們為什么不大聲亮出我們的觀點呢?”
2007年4月26日,蘇智良與上海市教委的負責人等再次去教育部,參加上海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研討會,聽取北京專家們的意見。從北京回到上海后,蘇智良把整理出來的會議紀要發給了高中歷史的編寫組成員,并針對專家們的意見花了一星期的時間,寫出了具體修改意見,隨后,高一編寫組進入修改階段。他們的任務是盡快修改高一歷史教材,以便使9月1日出版的高一教材更加成熟與完善。
與此同時,上海市教委不斷派干部到北京,向教育部匯報,求得教育部領導的理解、肯定與支持。上海市教委的想法是在原有基礎上,對高中歷史進行某些修改。
但5月中旬,上海市教委突然決定另起爐灶——今年9月1日,必須出版新的高一歷史教材。期間留給編寫者的時間不足兩個月。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上海市教委成立了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的專家組和編寫組,除了蘇智良本人外,原來的高中歷史編寫組成員均沒有被批準進入新的編寫組。在這種情況下,蘇智良不得不辭去高中歷史教材主編的職務。
在南方周末記者一再追問為什么辭職時,蘇智良表示,第一,新的提綱與我們的初衷不相符合;第二,在內容上與初中歷史部分基本上是重復的,尤其是世界史;第三,兩個月要編出新的高一歷史,我沒有這個本事。
蘇版”來自“二期課改”
上海歷史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教授姜義華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長期實行“一綱一本、編審合一、高度統一”的教科書制度。全國只有一套課程計劃、一套教材。
從1988年起至1998年止上海進行“一期課改”。在1997年的上海課程教材改革一期工程總結現場會上,當時的上海市副市長龔學平宣布,在“取得一期課改”成績的基礎上,從1998年起,上海開始啟動“二期課改”工程,全面修訂課程標準,編寫新教材。
2001年末,上?!岸谡n改”教材項目招標正式啟動。以上海師范大學蘇智良為首的歷史編寫組以競標方式,得到了專家組的全票通過,獲得了“二期課改”歷史教材的編寫權。確定各學科的主編之后,上海市教委委托華東師大、復旦大學等校的專家擬定了各學科的課程標準,蘇智良主編的歷史教科書內容就是根據這個課程標準來寫的。
中學歷史教材編寫組的成員來自三個方面:上海高校的歷史學科著名專家、上海師范大學的教師和在一線教學的中學歷史教師,參與者超過100人,辦公地點設在上海師范大學校內,項目的負責人、主編是蘇智良。
歷史編寫組一成立,就跟一期歷史教材的編寫組進行溝通,與他們交流一期課改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吧虾R黄谡n改的起點相當高,初中階段歷史就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門通史課程;高一歷史第一次把中國史和世界史合編,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高三歷史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史。但不足的是,高中歷史大部分內容學生在初中的3年時間已經學過了,很多內容是重復的?!?BR> 蘇智良與他的團隊計劃以人類文明的發展作為主線索來編寫初中階段的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為避免高中部分的內容重復,他決定用主題式的文明史來編寫高中歷史,將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融為一體,按主題來展開編寫。
“高一上冊主要是1500年以前各個區域的文明史;高一下冊主要是新航路開辟后全球整體的文明史,并一直延伸到當代。高三主要講述世界范圍內的文明、世界強國的現代化進程和18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進程。讓師生獲得一個總的歷史發展觀?!?BR> 接受編寫教科書任務后的6年里,主要編寫人員基本沒有周末和假期了。所有編寫構想、框架都必須符合市教委的指導思想,按照審查通過的《行動綱領》和《課程標準》來組織材料編寫。所有章節都是經過這樣的程序:編寫者完成文章以后,專家負責內容的準確和深度,一線的老師從教學角度來審讀是否合適課堂教學,最后由主編負責統稿。如此反復,最后獲得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的審查通過。
在經過上海課改辦的3道審查以后,最初完成的教材從2003年開始在上海近百所初中、高中進行先期試點使用,并根據一線教師的反饋意見進行修改、調整、完善。
2003年,國務院授權上海成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下放多項權力,支持上海進行教育制度創新,促進上海教育的全面提升,為全國其他地區的教育發展提供新鮮經驗。
在給上海下放的多項權力當中,其中有一項關于改革課程教材和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案鶕逃俊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制定本市中小學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審查教材,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教材編寫、發行和選用進行管理,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進行各級各類教育招生考試改革?!碑敃r的上海市教委發展規劃處處長俞光虹在接受某報記者采訪時說。
2005年8月,“二期課改教材”中學歷史全部完成,并通過上海市課改委組織的專家組的審查通過,經上海市委辦公會議通過,才投入使用。2006年9月1日,蘇智良主編的新版歷史試驗本開始在上海全市推廣使用。就在這一天,《紐約時報》發表了《毛去哪了?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
新版來了
今年9月3日,由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余偉民擔任主編,花了兩個月時間匆匆編就的上海新版高中歷史出版。因編寫時間緊迫,這本替代原來的高中一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科書只出版了“第一分冊”,內容只有五單元66頁。到本報發稿為止,該書的另外一半內容還在緊張的編寫當中。一個學期的教材,分次出版,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與停止使用的“蘇版”高中歷史不同,新版高中歷史的內容不僅已通過了上海市教委的審查,并已送教育部審查。
蘇智良覺得很冤:“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是非常有政治傾向性的,我認為我編的歷史教科書也是非常有政治傾向性的。審教科書的領導經常說一句話:‘教科書不是你個人的學術著作,是政府意志的體現?!?BR> “我們在教科書里強調文明史的概念,實際上這不是我們的發明。國家高中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就規定,政治文明、經濟文明和文化思想文明作為三種必修課的專題呈現樣式。有人說,文明史可以編,但中學歷史教材采用文明史樣式不合適,有人甚至上書中央,要求取消所有歷史教材,全國只可以使用一種歷史教材。我再強調一下,文明史并不排斥階級斗爭,并不排斥政治史,文明史是當下中國社會比較適合時代特征的教材呈現樣式,正因為如此,所以全國歷史課程標準也采用了類似的表述。我非常同意國家歷史學科課程標準編寫組副組長王斯德教授的說法,以文明史的視角來編寫教材本身沒有問題,但如何編寫好教材,寫什么內容,這里面有很多學問?!?BR> 一位看過新版高中歷史的歷史老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相比被停止使用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目前趕出來的高中歷史第一分冊自稱“中外通史合編體例”,其實就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分別編寫教材,在教學順序上稍做變化而已。但是,目前看到的新高一教科書與初二教科書其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連不少照片也完全一樣。
另外一位歷史老師則反映,新版高中歷史課文中地圖制作粗疏,圖例不全,如課本第二頁“古代兩河流域地圖”,在正文敘述中兩河流域的位置西面與阿拉伯大沙漠相鄰,但在地圖上沒有標出阿拉伯大沙漠,標出的竟然是敘利亞草原。
此外,編寫者提供的參考資料第8頁中的哈特謝普蘇特的木乃伊像是左手放在胸前,但在提供的答案中卻說是右手。
拿著薄薄的新歷史教材,上海某中學的李老師很郁悶。在過去3年里,她剛剛適應了蘇智良主編的高中歷史的教學,不料這學期剛開學,這本教材就被停止使用。這意味著她過去的教學準備工作全部作廢,她必須根據新的教材重新準備教案。
8月份,李老師和上海所有中學的歷史老師參加了市教委組織的新版高一歷史教材教學培訓會。面對著犧牲了暑假趕來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慶在高一歷史新教材培訓會上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
根據最新的歷史課程標準,上海高中的歷史課時也發生調整,除了高一、高三繼續上歷史外,高二也將新增歷史課。這意味著在明年,蘇智良主持編寫的高中階段的歷史教科書將完全停止使用。
“我們編寫這套新版教材的目的,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希望通過學習歷史,能夠培養既具有民族精神、又具有世界意識的社會主義新公民?!碧K智良的夢想,隨著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停止使用,碎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