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政治選擇,而非技術問題” 站在門檻上的日本核能力
日本的“無核”前景,正是建立在兩個基本假設之下,國內強烈的反核情緒以及美國的核保護傘下。如今,最堅定的“反核”力量,只剩下少數知識界精英和家庭婦女;隨著日本社會右傾化趨勢明顯,國內反核運動的牽制能力正在減弱。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王樂
2012年7月6日,日本東京,東京市民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的府邸舉行反核電站抗議,抗議者高喊口號。
國際原子能機構2009年7月公布數據說,日本六所村已囤積三千多噸核廢料,每年可提取高濃縮核原料4噸,每年可提取9噸武器級钚。
如果按照每顆核彈需要8公斤钚來計算,這驚人的儲量是否意味著,足以制作千余枚核彈?
歸還331公斤钚,這只是日本現有超過15噸钚存儲量及其強大提取能力的冰山一角。
2014年2月26日,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決定向美國等國歸還核物質钚,目前正為此而進行最后階段的準備。
美日還“钚”之爭,其實已持續數十年。冷戰期間,美國數次將钚借給日本用于研究,累計三百多公斤,其中大部分為武器級钚。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日本也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國,應該按要求保持敏感核材料的供需平衡,日本政府過量存儲钚,顯然違背它對國際社會做出過的承諾。
2010年美國主導的首屆核安全峰會前后,奧巴馬私下要求還“钚”。直到2014年2月中旬,美國國務院才公開敦促,“日本應該歸還超過300公斤武器級钚”。
奧巴馬政府此舉引發了坊間種種討論,這是在給日本希望制造核武器者敲響警鐘?日本究竟潛藏著多少核能力?它的核政策又將走向何方?
造福與毀滅,只是一念之間
“钚可以用來發電,也可以用來制作核武器。能否作為武器級钚,關鍵取決于它的純度。”
日本六所村,位于日本本州島東北端,每年自立秋之日起有五個月為白雪所覆蓋,這里盛產山藥、牛蒡、鮑魚和海參。這里,也坐落著全球最大的核燃料再處理工廠。
國際原子能機構2009年7月公布數據說,六所村至今已囤積三千多噸不標準核廢料,每年可提取高濃縮核原料4噸,每年可提取9噸武器級钚。
如果按照每顆核彈需要8公斤钚來計算,這驚人的儲量是否意味著,足以制作千余枚核彈?
“钚可以用來發電,也可以用來制作核武器,這已不是什么秘密。能否作為武器級钚,關鍵取決于它的純度。當然,钚彈的可靠性相對而言會差一些。”中國原子能科學院一名不愿具名的專家介紹,依據核裂變物質的不同,原子彈的制作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使用“鈾”的廣島型和使用“钚”的長崎型。長崎型原子彈使用的材料是钚-239,純度高達93%,很容易進行核裂變。
資源匱乏的日本,擅長積攢能源和原材料。日本民間機構“原子能情報資料室”曾公布,平均每十年,日本就會從海外采購20萬噸氧化鈾,“世界鈾庫”哈薩克斯坦正是日本進口鈾的主要供貨方。
“日本核反應堆主要用低濃縮鈾做燃料,現在日本儲存的鈾可能幾百年以后才能用完。但日本如今也在積累钚,等鈾用完以后,钚可以接著用。”清華大學軍控問題專家李彬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積攢幾百年的核原料就太過分了,“日本老百姓也在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