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從兩次世界大戰中吸取的教訓
反思是一個非常痛苦和艱難的過程。但是德國謀求和平的明確意愿和賠償修好的努力對于德國和歐洲的成功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必要的信任,而信任是和平與睦鄰友好關系的基礎?!聡v華大使柯慕賢
責任編輯:史哲
2012年7月8日,法國蘭斯,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會面,并參加德法和解50周年慶典。1962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和德國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在大教堂舉行歷史性會面,并開啟兩國關系新時代。
編者按: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東亞不安寧的地區局勢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達沃斯論壇上把今日中日關系比作一戰爆發前英德關系的論調,使100年前那場戰爭再次成為熱點話題。為此,我們邀請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撰文,與讀者一起分享德國對兩次大戰的反思。
一戰教訓:一戰爆發前,德國的迅速崛起,導致歐洲大國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英、法等老牌大國深感威脅,于是,軍事安全思維主導了政治的考量,外交讓位于軍事優先,最終戰爭不可避免。
二戰的德國與歐洲經驗:從德國和歐洲的觀點看,反思歷史,作為侵略國首先應該老老實實地承認并反思自己的戰爭歷史罪行;在此前提下,戰勝國則向昔日的侵略國伸出和解之手;特別是,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對歷史的描述上,不能給好戰的民族主義和民族仇恨以任何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1950年代開始的歐洲和解進程有一個很大的外部因素——美國的強烈推動。但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