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目字”里的“乾坤”中國經濟開年懸念

這些糾結甚至沖突的經濟數據,折射的是一些中國經濟結構中悄然生變的長期趨勢。制造業的疲弱與進出口的強勁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因為服務業正處于火熱擴張之中,其利用外資金額第一次超過了制造業。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剛剛開年,中國的碼頭就一片繁忙。圖為2014年2月12日,山東青島港外貿集裝箱碼頭車輛在運送集裝箱。 (CFP/圖)

這些糾結甚至沖突的經濟數據,折射的是一些中國經濟結構中悄然生變的長期趨勢。

制造業的疲弱與進出口的強勁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因為服務業正處于火熱擴張之中,其利用外資金額第一次超過了制造業。

2014年開年的中國經濟數字,讓全世界的宏觀分析師都感到頭疼。

部分數據讓人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甚至引發股市拋售;但大大超出市場預期的利用外資的亮麗數據,卻又令“看空中國”的分析師們大跌眼鏡。

這樣的景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現。事實上,每年一二月份的中國經濟數據都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謎。

一方面隨著中國對國際經濟體系的影響與日俱增,代表著中國經濟每年“開局”的各類經濟數據不僅對于中國投資者,而且對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國特有的“春節現象”,卻總是容易造成一系列矛盾的現象進而帶來一些矛盾的數據,讓人無所適從。

正如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王志浩所說,面對一系列互相沖突的經濟數據,試圖解析中國經濟年度“開局”的分析師們“就像是在黑暗中飛行,沒有人知道如何恰當調整這些數據”。

不過,這些糾結甚至沖突的經濟數據背后,折射的卻是一些中國經濟結構中悄然生變的長期趨勢。

糾結的開局

制造業的疲弱數據與進出口的強勁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恰恰體現出了中國經濟結構中正在發生的一些深層變化。

以“世界工廠”而著稱的中國,制造業卻在2014年開年就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表明,2014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而排除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新漲價因素僅為1%。與此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環比均出現下降,其中工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2%。

這兩項指標的穩中有降,顯示出市場中的供需因素均處于相對疲弱狀態。

與此同時,制造業的投資吸引力出現了大幅下降。商務部2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使用外資額則下降了6.78%,為455.55億美元;2014年1月制造業使用外資僅有34.66億美元,同比下降21.69%。

制造業數據的疲軟不僅令使外資規模下降,甚至影響到了人民幣匯率的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