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不必提前使用煩惱
現在的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頗有人慨嘆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較少為他人考慮。這大概也不錯。然而我又感覺到另外的一面,或因其責任感甚強,現在很多年輕人其實頗為他人考慮。那些身上肩負著各種各樣家人甚或未來家屬的重托者,便是在預為他人考慮。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照
人多遠慮,也有近憂
前曾云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眼不見心不煩”的意義進一步凸顯。若能取有所見有所不見的方策,或可部分疏離于郁悶之源。
現在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按說其條件大多比以前的學生更好,卻似乎都生活在重負之中,由郁悶而抑郁的,似不在少數。以前我常對學生引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古話,現在看來,或應改成“人多遠慮,也有近憂”。
今天的學生似乎有著太多的遠慮,從而帶來無限的近憂,等于是預先“使用”了未來的煩惱。博士生就在為將來購買住房憂慮,那擔憂隨著房價的增長而日益加深。這樣提前使用煩惱,不僅沒了當下的快活,連博士論文也無心深究了。不過,有位年輕朋友告訴我,讀博士才為購買住房憂慮,已是展緩了人生計劃的責任,那些本沒打算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