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治理1】正面傳統,去“封建專制”之污名

“專制”通常是指一個中央政府有權決定其統治下的各級事務,與封建所包含的自治理念恰恰相反。因此,“封建專制”是個自相矛盾、狗屁不通的說法。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林寶玲

“專制”通常是指一個中央政府有權決定其統治下的各級事務,與封建所包含的自治理念恰恰相反。因此,“封建專制”是個自相矛盾、狗屁不通的說法。

鴉片戰爭以降,中國人從器物到制度,漸漸對傳統失去信心。洋務與改良運動的失敗,使得一些激進者得出結論,必須根除傳統文化,才能擁抱西方先進的科學與制度。這種徹底反傳統的潮流,從“打倒孔家店”開始,在“文革”中達到極致。不用說精神遺產,歷經朝代更迭、外族乃至外國入侵都還保存下來的物質文化遺產,在“文革”中遭到了最大的破壞。之后被壓制多年的原始經濟沖動的釋放,對這些物質遺產之摧毀雪上加霜。近三十多年,讓對傳統有溫情的人稍感欣慰的是,在精神的空虛與在中國經濟復興下重拾的自信中,傳統有了一點點復蘇的征兆。但是,這種復興傳統的努力,常常處于一種里外/左右不是人的狀態。有時,互相往死里整的派別,在對待傳統上,卻出奇地精誠團結。這種同仇敵愾的背后,是扣在傳統上的那頂帽子:“兩千年封建專制的糟粕”。因此,作為一個對傳統有敬意的學者,我想先來澄清一下這盆污水。

封建的核心是層級代理制度

“糟粕”是個表達情感的詞,這里放下不說。“封建專制”這一表述,就“封建”與“專制”的本義來講,其實自相矛盾。中文的“封建”,無論是望文生義的封土建國,還是有文本出處的“封建親戚,以籓屏周”,指的是西周開國者發展出來的一套很天才的政治制度。

小國周雖然打敗了強大的殷商,但是殷商原來所控制的廣大土地上,于周而言,敵國林立。對此,周的開國者們把他們的親信(親戚、功臣)封到帝國尚未牢牢控制的地方,建“國”以慢慢殖民周邊地域。這里的&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