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兩會特別報道】官更難當了,還是更好當了——熱點、敏感問題的改革光譜
大氣、水的污染防治是各地生態建設的重頭戲。如北京提出要跟周邊的五個省市建立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貴州提出,2014年對全省所有市縣進行實時監測,如果哪個地方的大氣、水環境質量不達標或者嚴重下滑,地方領導要被問責。
責任編輯:李梁 史哲 肖華 何海寧 顧策 溫翠玲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地方深改文件發現,在司法改革的探索中,欠發達地區比發達地區積極。
幾乎所有省份都提出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但提出細化方案的不多。
對于探索實行官邸制,只有福建、甘肅等五個省份在文件中響應中央的這一提議。
維穩會有新思路嗎
新疆在尚未全文公布的深化改革文件中表示,要扎實做好反恐維穩各項工作。云南則提到,要健全藏區維穩長效工作機制。其余大部分省份提出要推行一項共同改革:健全重大決策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方案聽上去有些拗口,顧名思義,這主要源于對近年來重大決策導致不穩定因素的反思,如廈門PX事件和蘇州拆遷血案等。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各地改革文件發現,這個機制將被應用于矛盾多發領域,包括征地拆遷、環境問題和醫患關系。不過除福建和云南外,很少有地方提出具體操作方法,福建打算請第三方評估機構來做風險評估,云南則是健全包括公示、聽證和論證在內的民主決策程序。
在地方維穩方案中,大調解制度依然被視為維穩“利器”。除此之外,地方上亦不乏創新之處。如安徽建議“大力推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浙江的楓橋經驗得到了湖南的認可,云南的做法是對特殊人群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和疏導。
但如果你對政府調解還是不滿,仍然可以上訪。不過,往后去省里和北京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少,因為各地提出了新要求:強化信訪源頭治理,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問題。
綜合各地改革文件,信訪渠道比過去拓寬一些。除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網上上訪,許多地方還提出推行視頻接訪,省市縣聯合接訪、下訪。但別以為信訪就能走通,前提是訴求必須合理。將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諺語,是否會在很多地方失靈?
凡提出信訪改革的地方,也提到了中央的另一條要求:“將信訪納入法治軌道,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制度”。所有18名“終結者”中,只有河北提出如何終結:加大對信訪中違法行為的處置力度。
如果你上訪期間被拘、被打、被截訪了,原來你提行政復議,敗訴可能性很大?,F在中央要求“健全行政復議體制”,有17個省在改革文件中力挺這個旨在“糾正違法或不正當行政行為”的主張。具體操作上,提得最多的是推行行政復議委員會和集中復議權制度。
對于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來說,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內部安全可以用“維穩”解決,國家安全呢?中央提出兩個新辦法,設立國安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南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