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驗非常具有借鑒意義”——訪印度新駐華大使康特
現在也許是中印關系自1960年代以來最好的時候。中國在2013年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邊界談判磋商頻繁,在文化交流層面,瑜伽日漸成為中國大城市年輕人的時尚,印度電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視臺和網絡上。
責任編輯:史哲
2014 年2 月27 日,康特在印度駐廣州總領事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
出任印度外交部副部長不到一年,康特(Ashok K. Kantha)先生就被任命為新一任駐華大使。
現在也許是中印關系自1960年代以來最好的時候。中國在2013年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邊界談判磋商頻繁,在文化交流層面,瑜伽日漸成為中國大城市年輕人的時尚,印度電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視臺和網絡上。
康特先生于1977年進入印度外交機構。他曾在新加坡學習過兩年中文,而今得以派上用場。1997年以前,康特先生負責印度與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雙邊關系事務。2000年后,他工作重心轉到東亞,曾任印度駐香港、澳門總領事,于2003年出任印度外交部東亞司的司長。
康特先生的岳父辛哈目前是第一大反對黨印度人民黨的首席大佬。印度媒體在2013年報道康特戰勝對手,成為外交部副部長時特別提到這一點。辛哈在本世紀初曾擔任印度外交部長。近年來,他經常在中印關系上對政府放炮。辛哈注重中印之間的交往,但覺得執政黨有時候顯得太軟。“我們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方也認識到這一點。”辛哈曾說。
2014年2月27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廣州就中印關系的發展采訪了康特先生。
南方周末:作為印度關注東亞局勢的資深外交官,您如何看待中國發展?您覺得中國的發展存在哪些變數?中國對東亞格局的變化最為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