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有色眼鏡看奧斯卡】法大還是命大《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的悖論
托克維爾說過,不管一項法律如何叫人惱火,美國的居民都容易服從,不僅因為這項立法是大多數人的作品,而且因為這項立法也是他自己的作品。和很多美國電影一樣,《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再一次波瀾不驚地敘述了托氏所言的美國人尊重法律的價值來源:每個人從法律力量的增強中看到個人利益。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蔡佳茵 鐘苑文 劉維
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中飾演羅恩的馬修·麥康納(右),和飾演異裝癖艾滋病患者雷恩的杰瑞德·萊托分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對于普通人來說,羅恩的故事經典地詮釋了為權利而斗爭的公民們,如何在和權力者的碰撞、周旋中修正出一個更好的自己、一部更好的法律,和一個更好的社會。
編者按
好萊塢的學院獎也許在搞“三貼近”、“走轉改”,好像要讓所有喜歡電影的人“在這里讀懂美國”。
2014年奧斯卡金像獎,9部電影獲得最佳影片提名,6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最終獲獎的《為奴十二年》就是其一。一句話總結本屆奧斯卡:真實扎堆,虛構大贏。地上的黑奴故事拿走“最佳影片”,但是天上的愛情故事(《地心引力》)拿走“最佳導演”等7尊獎杯,好萊塢沒有背離自己的主旋律。
南方周末各領域的記者是一群戴著有色眼鏡的人,一群以追逐真實為專業的人,拋開技術、表演……這些好萊塢的強項,面對“重述真實”的影片,他們更具偏見,更熱衷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