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說法 】寫了不一定白寫
到了鄉鎮,許多主要領導干部過了40歲就感到提拔無望、干工作不那么認真負責了,或者要求調到縣城‘養老’去了。四十多歲為什么就不能當鄉鎮主要領導干部了?五十多歲為什么就不能當縣市區主要領導干部了?為什么不能讓他們感到有干頭、有奔頭?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照
有價值的建言,能不誠心聽取聽取誠心吸納嗎?
2014年全國政協會議開幕之前,有網民建議政協會議開幕式向昆明“3·01”事件的遇難同胞默哀。3月3日,2172名到會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政協委員果真就齊刷刷向剛剛逝去的29位公民默哀。對于此舉,公眾與媒體齊聲大贊: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有所呼,“會”有所應。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這自然是每一個國人的美好心愿,但果真如此嗎?很多同胞難免將信將疑,就連那些著名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在感嘆“說了也白說”呢。好在,現實中同樣有“說了不一定白說”的案例,不少同道中人更持續地做著“白說也要說,直到不白說”的工作。在這里,我倒是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自己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