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40306)
發言人說“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這話其實是兩句網絡流行語的巧妙糅合,“我只能幫到你這兒了”與“你懂的”。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林寶玲
N0.1 提敏感問題為何是境外記者的特權
《環球時報》2014年3月3日單仁平
(原文摘編)在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上,香港記者問:外界有很多關于周永康的報道,不知道政協有何回應?發言人說:“我和你一樣,在個別媒體上得到一些信息。無論什么人無論官職有多高,只要觸犯黨紀國法,就要嚴厲懲處。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
關于周永康的傳聞,大概已充斥了中國大城市的街頭巷尾。關于神秘商人周濱違法經商的報道也已非常公開。四川省、中石油和政法系統部分高官落馬,媒體做了解讀。但周永康的名字備受揣測后在中國媒體上首次提及,借的是政協記者會機會,提出者是大陸之外的媒體人。
這樣一來,兩會讓中國公眾看到了國內記者在境外同行面前的“弱勢”,展示了境外特別是西方記者的“強勢”和“客觀”。國內記者問的問題相對容易回答,外部記者的問題更富于挑戰,因此對普通公眾來說,后者“更像記者”。
這是中國軟實力的一個困局。這么做在維護一件件具體事情順利的同時,卻傷及了國家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在這個時代,這種公信力對國家長遠利益是多么重要。
這需要認真對待。解決它的確很難,甚至不是宣傳部門就能駕馭的,但它決不應被放在那里聽之任之。因為它好像沒什么代價,但每一次都是由國家的軟實力為它埋單。
一些官員認為主流媒體可以為了配合政府做事而犧牲一點自己的聲譽,他們這樣想真的錯了。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主流輿論的影響趨弱,它已是長期穩定的頭號挑戰之一。
【推薦理由】發言人說“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這話其實是兩句網絡流行語的巧妙糅合,“我只能幫到你這兒了”與“你懂的”。例如:遇到一對小情侶,男生看見女生在打哆嗦,就問:“你冷???我可以抱你嗎?”女生臉紅說:“不行,除非我冷得無法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