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07北大招生組成員日記
戰爭從此刻開始打響。我給該省文科狀元撥通了第一個電話。她還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數,更不知道自己是狀元
《重慶文科狀元失學風波調查》追蹤
媒體上如果出現一則“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清華”的新聞,對北大的打擊會比失去一個狀元更加沉重。我們在避免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同時,也在期待著我們能夠創造“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北大”的奇跡。但我們不能不感嘆,清華為招生所付出的努力,北大望塵莫及
這個夏天,我有幸成為北大南方某省招生組成員,親歷了招生咨詢的全過程。在媒體聚焦“狀元之爭”后,我決定公開我的日記,希望把真實還原給公眾。
第1天:最早獲得“秘密”
我想,除了清華,中國再也不會有哪個學校會像我們這樣,在高考成績公布的第一時間,就從省教育廳拿到了該省的文科前50名、理科前200名的名單及聯系方式。事實上,其他學校確實沒有這樣做的必要。因為我們能很明確地知道,這些人是我們的招生對象。
拿到名單之后,招生組馬上召開會議,明確了我們的任務:在服務考生填報志愿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兩個指標:一是盡力說服狀元填報北大,二是盡可能保證一個比較高的分數線。根據往年北大在該省的招生情況,文科狀元一般不會旁落,理科狀元則需要盡力爭取。而從分數線來看,北大的文科分數線超過清華3分左右,理科分數線低于清華3分左右。
戰爭從此刻開始打響。晚上9點,我給該省文科狀元撥通了第一個電話。此時,她還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數,更不知道自己是狀元。
第2天:對手清華“暗渡陳倉”
由于今天在兩地同時舉行招生咨詢會,原本只有七個人的招生組被分成了兩撥。在咨詢會上,我們見到了清華的老師。戰爭前的握手,卻讓我感覺到了這場戰爭的激烈。兩邊都彬彬有禮,可是彼此都心知肚明,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面臨一場怎樣的生源戰。
經過這么多年的招生,北大、清華的老師彼此都非常熟悉。很意外沒有見到夏老師的身影,經過一番寒暄后得知他去下面某個縣市了。夏老師是清華負責該省招生的元老。那一刻,我們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妙。當我們還在省城與他們握手的時候,他們的大部隊就已經深入到下面的縣市,和那里的考生作面對面的交流。
清華的招生工作做得非常細致。他們不僅僅是下到了各個縣市,而且從上一年的11月份自主招生時開始,就會對幾乎所有重點中學的尖子生予以關注——比如給他們開講座、談大學規劃、談清華的優勢等等。在高考前一段時間,他們會再次下到各個中學去了解尖子生的情況并和他們進行交流。而今天,他們又一次出動了。
第3天:擔心電話那頭的聲音
今天是填報志愿的第一天。從今天開始,就要不停地給考生打電話。先要問清楚他們是不是填報北大——如果是,打算填報什么專業;如果不是,那我們會勸說他們填報北大。
我負責文科組。每個專業的人數都是事先定好的,錄取的時候會優先滿足高分考生的專業需求。因此,當高分考生的專業沒有敲定,那么他之后所有的考生的專業都無法落實。一旦有一個人變動他的專業,其后所有考生都要跟著變動。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動態掌握大家的志愿填報情況,然后給每一個人具體的指導,告訴他們什么專業可以保證錄取,什么專業完全沒有希望。
當高分考生的專業意愿越來越清晰的時候,我的工作的阻力也越來越大。當我告訴某考生報工商管理專業已經完全沒有希望的時候,他說那就不打算報北大了,因為清華許諾給他工商管理專業。清華的工商管理專業,在該省只投放了一個名額。第一個人這么說,我覺得可以理解。第二個人這么說,我仍然覺得可以理解。然而當第三個人、甚至第四個人都說清華承諾給他們工商管理專業的時候,我開始為考生擔心了。假如他們都去了清華,那么他們中間一定有人不能錄取到這個專業。而他們選擇離開北大的理由,就是因為我們不能許諾給他們工商管理專業。
志愿填報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模糊。說清晰,是因為專業的填報情況越來越明確。說模糊,是因為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有多少考生因為專業上不能滿足需求而選擇了清華。每打一輪電話,心里都在擔心,電話那頭那個曾經堅定要報北大的聲音是不是會變得猶豫。
我終于感受到,原來北大文科也會遇到如此大的挑戰。我們本著對考生負責的態度,以100%的把握告訴考生可以填什么,不可以填什么專業的時候,給北大帶來的,就是生源的損失。
我覺得我應該改變策略了。我不再告訴考生你不能錄取到某專業。我只說,有希望,但是你要愿賭服輸。事實上,我說的仍然是實話。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高分的考生是不是在下一刻,就更改了他的專業,甚至離開北大。填報志愿本身就是一個博弈的游戲,只要有一個人偷偷違反了規則,后果就是不可預料的。
第4天:狀元“心里很亂”
我終于撥通了文科狀元的電話。因為我要再確認一遍,她最后要報的是不是工商管理專業。事實上,在這之前,我已經至少確認了5遍。
可是我沒有想到,電話那邊的她的聲音已經接近瘋狂:“我求求你們不要再找我了好不好,我心里真的很亂!”我的心頓時一驚?;叵肫鹞覄偰玫礁呖汲煽兘o她打電話的時候,她還用甜甜的聲音對我說“謝謝”。
后來我才知道,在這四天中,在她身上發生了怎樣的爭奪。清華的老師親自登門拜訪,并承諾給她獎學金。緊接著北大招生組的老師也前去說服,希望她堅定報北大的信念。而正是由于她的搖擺不定,清華、北大的老師輪番上陣,一遍又一遍地勸她報考自己的學校。幾天下來,她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沒有了主見,完全沒有了空間。她只能選擇關機,甚至連家里和學校都不敢呆,因為她不知道,身邊的某個人會不會就是下一個說客,包括她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甚至朝夕相處的父母。
第5天:試圖創造“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北大”
今天是填報志愿的最后一天。我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考生的專業填報了,我們還要關注著投檔線。這幾天發生的事情,讓我徹底明白,即便是對于考生自己來說,填報志愿也并非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我們就必須考慮,如果仍然有人在最后時刻離開了,我們將陷入怎樣的窘境——一旦斷檔,我們在該省的投檔線就將降到一類本科的最低控制線。這絕對是北大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們必須采取措施。而我們的措施就是鼓勵低于我們預想的分數線一兩分的同學填報北大,并告訴他們,有希望但是不確定。由于該省有并列志愿的保護政策,加之北大承諾的“不退檔”原則,填報北大,對這些考生是不存在風險的。
與此同時,我們仍然在努力爭取每一個高分的考生,不僅僅是狀元。因為,媒體上如果出現一則“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清華”的新聞,對北大的打擊會比失去一個狀元更加沉重。我們在避免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同時,也在期待著我們能夠創造“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北大”的奇跡。
第6天:兩校為何爭鋒
生源戰的硝煙總算漸漸散去。我終于得以找到一個完整的時間,寫下我的感受。
狀元之爭是每年媒體關注的焦點。真正生活在北大清華的人都知道,高考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狀元到了大學,并不一定會比別人強??墒遣还苁乔迦A,還是北大,都在挖空心思地爭奪狀元。對于媒體每年一報的多少狀元進入清華,多少狀元花落北大的新聞,我們是又愛又恨。說愛,是因為狀元選擇北大清華,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證明了北大、清華的實力,從而吸引更好的生源到這兩所學校,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而恨,則是因為這直接造成了清華北大之間在招生中的競爭升級。誰都希望自己的學校是中國的老大,誰都不敢輸在生源戰上。
真的是很可悲。不管是為了短期的利益還是長期的利益,狀元之爭以及分數線之爭注定會成為北大、清華招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除非兩所學校達成君子協定,大家同時不對外公布狀元數,狀元之爭才會真正偃旗息鼓。而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清華北大的分數線之爭,則永遠都不會停止。媒體則充當了一個坐山觀虎斗的裁判角色。
我們住在當地一家四星級大酒店,很多著名高校的招生組也住在這家酒店里。這么多天讓我真正關注并為之動容的是考生的家長,尤其是那些家不在省城的家長。為了與各大高校的招生組取得密切的聯系,為了能夠隨時得到最新的專業信息,很多人就直接住在了這個酒店,甚至就住在我們的隔壁。這個花銷無疑是巨大的,而且,這周圍幾乎所有的賓館旅館都爆滿。高考招生,直接帶動了省城的一個產業!
這個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清華在這方面確實比我們做得好。他們直接在下面的縣市進行招生宣傳,在與考生面對面交流的同時,也為家長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和金錢。而對于清華所推行的高額獎學金,雖然給我們招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從考生角度出發,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兩萬元意味著什么?一次高考的成功就解決了大學四年的學費,這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為什么要到北大去苦苦爭取每年一評的獎學金,何況,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還不一定能拿到。不要批評這些孩子受不住金錢的誘惑,他們也是在為家庭考慮。(本報《重慶文科狀元失學風波調查》詳見2007年7月26日A5版)
媒體上如果出現一則“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清華”的新聞,對北大的打擊會比失去一個狀元更加沉重。我們在避免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同時,也在期待著我們能夠創造“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北大”的奇跡。但我們不能不感嘆,清華為招生所付出的努力,北大望塵莫及
對于如此名校,爭狀元究竟有什么好處? 章永哲/圖
這個夏天,我有幸成為北大南方某省招生組成員,親歷了招生咨詢的全過程。在媒體聚焦“狀元之爭”后,我決定公開我的日記,希望把真實還原給公眾。
第1天:最早獲得“秘密”
我想,除了清華,中國再也不會有哪個學校會像我們這樣,在高考成績公布的第一時間,就從省教育廳拿到了該省的文科前50名、理科前200名的名單及聯系方式。事實上,其他學校確實沒有這樣做的必要。因為我們能很明確地知道,這些人是我們的招生對象。
拿到名單之后,招生組馬上召開會議,明確了我們的任務:在服務考生填報志愿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兩個指標:一是盡力說服狀元填報北大,二是盡可能保證一個比較高的分數線。根據往年北大在該省的招生情況,文科狀元一般不會旁落,理科狀元則需要盡力爭取。而從分數線來看,北大的文科分數線超過清華3分左右,理科分數線低于清華3分左右。
戰爭從此刻開始打響。晚上9點,我給該省文科狀元撥通了第一個電話。此時,她還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數,更不知道自己是狀元。
第2天:對手清華“暗渡陳倉”
由于今天在兩地同時舉行招生咨詢會,原本只有七個人的招生組被分成了兩撥。在咨詢會上,我們見到了清華的老師。戰爭前的握手,卻讓我感覺到了這場戰爭的激烈。兩邊都彬彬有禮,可是彼此都心知肚明,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面臨一場怎樣的生源戰。
經過這么多年的招生,北大、清華的老師彼此都非常熟悉。很意外沒有見到夏老師的身影,經過一番寒暄后得知他去下面某個縣市了。夏老師是清華負責該省招生的元老。那一刻,我們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妙。當我們還在省城與他們握手的時候,他們的大部隊就已經深入到下面的縣市,和那里的考生作面對面的交流。
清華的招生工作做得非常細致。他們不僅僅是下到了各個縣市,而且從上一年的11月份自主招生時開始,就會對幾乎所有重點中學的尖子生予以關注——比如給他們開講座、談大學規劃、談清華的優勢等等。在高考前一段時間,他們會再次下到各個中學去了解尖子生的情況并和他們進行交流。而今天,他們又一次出動了。
第3天:擔心電話那頭的聲音
今天是填報志愿的第一天。從今天開始,就要不停地給考生打電話。先要問清楚他們是不是填報北大——如果是,打算填報什么專業;如果不是,那我們會勸說他們填報北大。
我負責文科組。每個專業的人數都是事先定好的,錄取的時候會優先滿足高分考生的專業需求。因此,當高分考生的專業沒有敲定,那么他之后所有的考生的專業都無法落實。一旦有一個人變動他的專業,其后所有考生都要跟著變動。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動態掌握大家的志愿填報情況,然后給每一個人具體的指導,告訴他們什么專業可以保證錄取,什么專業完全沒有希望。
當高分考生的專業意愿越來越清晰的時候,我的工作的阻力也越來越大。當我告訴某考生報工商管理專業已經完全沒有希望的時候,他說那就不打算報北大了,因為清華許諾給他工商管理專業。清華的工商管理專業,在該省只投放了一個名額。第一個人這么說,我覺得可以理解。第二個人這么說,我仍然覺得可以理解。然而當第三個人、甚至第四個人都說清華承諾給他們工商管理專業的時候,我開始為考生擔心了。假如他們都去了清華,那么他們中間一定有人不能錄取到這個專業。而他們選擇離開北大的理由,就是因為我們不能許諾給他們工商管理專業。
志愿填報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模糊。說清晰,是因為專業的填報情況越來越明確。說模糊,是因為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有多少考生因為專業上不能滿足需求而選擇了清華。每打一輪電話,心里都在擔心,電話那頭那個曾經堅定要報北大的聲音是不是會變得猶豫。
我終于感受到,原來北大文科也會遇到如此大的挑戰。我們本著對考生負責的態度,以100%的把握告訴考生可以填什么,不可以填什么專業的時候,給北大帶來的,就是生源的損失。
我覺得我應該改變策略了。我不再告訴考生你不能錄取到某專業。我只說,有希望,但是你要愿賭服輸。事實上,我說的仍然是實話。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高分的考生是不是在下一刻,就更改了他的專業,甚至離開北大。填報志愿本身就是一個博弈的游戲,只要有一個人偷偷違反了規則,后果就是不可預料的。
第4天:狀元“心里很亂”
我終于撥通了文科狀元的電話。因為我要再確認一遍,她最后要報的是不是工商管理專業。事實上,在這之前,我已經至少確認了5遍。
可是我沒有想到,電話那邊的她的聲音已經接近瘋狂:“我求求你們不要再找我了好不好,我心里真的很亂!”我的心頓時一驚?;叵肫鹞覄偰玫礁呖汲煽兘o她打電話的時候,她還用甜甜的聲音對我說“謝謝”。
后來我才知道,在這四天中,在她身上發生了怎樣的爭奪。清華的老師親自登門拜訪,并承諾給她獎學金。緊接著北大招生組的老師也前去說服,希望她堅定報北大的信念。而正是由于她的搖擺不定,清華、北大的老師輪番上陣,一遍又一遍地勸她報考自己的學校。幾天下來,她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沒有了主見,完全沒有了空間。她只能選擇關機,甚至連家里和學校都不敢呆,因為她不知道,身邊的某個人會不會就是下一個說客,包括她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甚至朝夕相處的父母。
第5天:試圖創造“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北大”
今天是填報志愿的最后一天。我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考生的專業填報了,我們還要關注著投檔線。這幾天發生的事情,讓我徹底明白,即便是對于考生自己來說,填報志愿也并非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我們就必須考慮,如果仍然有人在最后時刻離開了,我們將陷入怎樣的窘境——一旦斷檔,我們在該省的投檔線就將降到一類本科的最低控制線。這絕對是北大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們必須采取措施。而我們的措施就是鼓勵低于我們預想的分數線一兩分的同學填報北大,并告訴他們,有希望但是不確定。由于該省有并列志愿的保護政策,加之北大承諾的“不退檔”原則,填報北大,對這些考生是不存在風險的。
與此同時,我們仍然在努力爭取每一個高分的考生,不僅僅是狀元。因為,媒體上如果出現一則“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清華”的新聞,對北大的打擊會比失去一個狀元更加沉重。我們在避免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同時,也在期待著我們能夠創造“某省前多少名全部報北大”的奇跡。
第6天:兩校為何爭鋒
生源戰的硝煙總算漸漸散去。我終于得以找到一個完整的時間,寫下我的感受。
狀元之爭是每年媒體關注的焦點。真正生活在北大清華的人都知道,高考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狀元到了大學,并不一定會比別人強??墒遣还苁乔迦A,還是北大,都在挖空心思地爭奪狀元。對于媒體每年一報的多少狀元進入清華,多少狀元花落北大的新聞,我們是又愛又恨。說愛,是因為狀元選擇北大清華,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證明了北大、清華的實力,從而吸引更好的生源到這兩所學校,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而恨,則是因為這直接造成了清華北大之間在招生中的競爭升級。誰都希望自己的學校是中國的老大,誰都不敢輸在生源戰上。
真的是很可悲。不管是為了短期的利益還是長期的利益,狀元之爭以及分數線之爭注定會成為北大、清華招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除非兩所學校達成君子協定,大家同時不對外公布狀元數,狀元之爭才會真正偃旗息鼓。而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清華北大的分數線之爭,則永遠都不會停止。媒體則充當了一個坐山觀虎斗的裁判角色。
我們住在當地一家四星級大酒店,很多著名高校的招生組也住在這家酒店里。這么多天讓我真正關注并為之動容的是考生的家長,尤其是那些家不在省城的家長。為了與各大高校的招生組取得密切的聯系,為了能夠隨時得到最新的專業信息,很多人就直接住在了這個酒店,甚至就住在我們的隔壁。這個花銷無疑是巨大的,而且,這周圍幾乎所有的賓館旅館都爆滿。高考招生,直接帶動了省城的一個產業!
這個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清華在這方面確實比我們做得好。他們直接在下面的縣市進行招生宣傳,在與考生面對面交流的同時,也為家長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和金錢。而對于清華所推行的高額獎學金,雖然給我們招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從考生角度出發,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兩萬元意味著什么?一次高考的成功就解決了大學四年的學費,這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為什么要到北大去苦苦爭取每年一評的獎學金,何況,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還不一定能拿到。不要批評這些孩子受不住金錢的誘惑,他們也是在為家庭考慮。(本報《重慶文科狀元失學風波調查》詳見2007年7月26日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