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25000里:非洲夢、中國夢
“中國人現在看非洲看到的是機會,是希望,是一片可以充分施展其個人能量和商業能力的肥沃土壤?!盕rench說,“而西方看非洲,看到的總是一個問題學生、一個病人,一個失敗就像詛咒一樣不定什么時候就降臨的瘟疫地帶?!?br />
■ 不知不覺間,中國在非洲的存在已令人無法忽視,非洲大陸與中國已互為彼此的夢想。今年5月,有望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的民主黨參議員巴拉克·奧巴瑪說:“走訪非洲時發現的一個驚人事實是,美國在非洲的缺席與中國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STRONG>
7年前,蘇丹喀土穆煉油廠的慶典。在蘇丹的成功,成為中石油進軍其他非洲國家的名片 資料圖片
非洲的俾格米矮人可能很快要學中文了 梁子/圖
在那遙遠的地方
現在正是蘇丹的旱季,平均氣溫四十幾攝氏度,高的時候超過55攝氏度,摸一下汽車都會燙出水泡。在蘇丹南部寸草不生的荒漠中,中石油的工人們正在野外作業。他們從頭到腳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安全帽、長衣長褲、手套、皮靴、墨鏡,剩下的臉用毛巾包住——不讓一丁點皮膚見到太陽。
“根本沒汗,全蒸發了?!眲倧哪抢锘貋淼闹惺蛦T工賀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野外作業的艱苦和10年前并無二樣。1997年,中石油集團控股40%的大尼羅河石油公司成立,開始開發西方國家退出的蘇丹南部的石油。從那以后,中石油的員工們就一撥一撥地開赴那個遙遠的地方。
“那里的艱苦,在國內根本無法想象?!敝惺土竟芾砣藛T張同高說。
他1999年在那工作的時候,員工們所需要的任何日常用品,牙膏、肥皂和餅干等,都要從首都喀土穆——當時的首都就像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小縣城——空運過來,一周兩三次,“根本沒街可上”。
而現在,肯吃苦的中國人已經把生意機會瞄準了中石油的后勤事務?!艾F在我們營地上的伙食、打掃衛生這樣的事,都是中國公司承包的?!辟R騫說。他2001年在那工作的時候,這些事還都是公司員工自己干。
這只是這兩三年去蘇丹淘金的中國人的一部分。隨著叛軍與政府軍簽訂兩年半的和平協議,結束了長達21年的血腥內戰,蘇丹南部開始修建道路,商店也重新開張。金合歡樹下的貨攤上擺放著待售的蘋果、紅指甲油、牙膏、火柴盒、肥皂、床墊、鎖具、箱子、鞋以及當前賣得最火的中國產“鳳凰”牌自行車和用來插在自行車車把上的一束束假花。
在蘇丹,活躍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據說有3萬人):他們開餐館,辦農場,開加油站,賣中國貨,在首都修建各種各樣的高樓大廈包括新的總統官邸。中國人渴望分享這個飽受戰亂的國家迎來的新消費時代。
上月底在約旦安曼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上,蘇丹財政和國民經濟部部長Ahmed Magzoub 說,中國在蘇丹石油產業的投資累計已經超過了60億美元,在工業和農業上非石油類的直接投資達到3億美元。中國是蘇丹最大的境外投資國。
而在西方國家眼里,蘇丹仍是一個從商禁區。上月,在由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及和平基金會所評選的2007年失敗國家指數的報告中,蘇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動蕩的國家,緊隨其后的是伊拉克。
在另一個別的國家因為太過偏遠、配套基礎設施投資太大而退出的地方——西非加蓬原始森林深處、與世隔絕的貝林加地區,另一家中國企業正準備大展宏圖。
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計劃投資30億美元——相當于加蓬這個非洲富國一年的財政預算——來開發貝林加這塊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的鐵礦。該項目今年動工,三年內完成,配套設施包括建造一條用于運輸鐵礦石的長達560公里的鐵路、一個集裝箱港口和兩座水電站。
加蓬總統奧馬爾·邦戈稱貝林加鐵礦石項目是“世紀項目”,并明確表示希望這個項目為加蓬人民創造成千上萬個就業機會。
目前整個貝林加地區處于原始狀態,當地居民包括生活在附近雨林的矮人,只能靠打獵、捕魚或種莊稼為生。在那個幾乎被世界遺忘的地方,沒有路,沒有電,沒有供水系統,也沒有像樣的學校。
路透社在近期的一篇報道中說,那里的人們正熱切地盼著中國人的到來,渴望中國人能夠改善他們的生活?!凹优顤|北部熱帶雨林里的矮人可能很快就要學中文了?!?該報道這樣寫道。
6月初,《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Howard W. French從埃塞俄比亞飛北京,他發現這架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的飛機上幾乎坐滿了中國人:有頭發開始發白的勞務工人,有做小生意的投資者,也有衣著光鮮的公司高管。在14個小時的航程中,他們互相聊著在贊比亞采礦、在尼日利亞搞建筑、在安哥拉做公共工程、在象牙海岸種植園的經歷。
“中國人現在看非洲看到的是機會,是希望,是一片可以充分施展其個人能量和商業能力的肥沃土壤?!盕rench說,“而西方看非洲,看到的總是一個問題學生、一個病人,一個失敗就像詛咒一樣不定什么時候就降臨的瘟疫地帶?!?BR> 5月中旬,有望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的民主黨參議員巴拉克·奧巴瑪在結束為期兩周的非洲之行后說:“走訪非洲時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是,美國在非洲的缺席與中國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P>
芝麻開門:從貿易到投資到集群投資
鄭和下西洋或許是有記錄的中非之間最早的直接貿易。當明朝的寶船把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運到非洲的時候,他們換回來獻給明成祖的是象牙和長頸鹿。
而現在,集裝箱把中國的服裝鞋帽、箱包百貨、五金家電送到物資短缺的黑非洲,而非洲輸往中國的是銅、錳、石油、木材和鐵礦石等多種原材料。
西方國家在非洲開發采掘了上百年,但是直到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普遍工農業基礎薄弱,農產品和工業品都要依靠進口,因此價格昂貴。大米每公斤平均要賣到2美元以上,一般的蔬菜也要好幾美元一公斤。中國產的日用消費品和五金家電等在非洲需求很大,價格一般要比國內市場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最低的利潤也在25%至30%以上。
巨大的商機吸引著中國商人大批前往淘金。
“2003年以前,是個人去非洲就能賺錢?!薄蹲詈蟮慕鸬V:無限商機在非洲》的作者李踐紅說。他在非洲工作了四五年,并采訪了大量華商。
2003、2004年后,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和中國貨蜂擁非洲,于是價格戰打響,利潤大減?!皬哪且院?,也有人會賠錢了?!?李踐紅說。
貿易商們對非洲的興趣很快轉向了投資。事實上,非洲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投資回報率高達30%左右,相當于發達國家的4倍多。這部分得益于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非洲接近6%的GDP增長,以及迅速成長的中產階級。
早在1996年,中國政府就鼓勵中國企業走進非洲。那年,外經貿部部長吳儀出訪非洲,決定在非洲成立11個投資中心,并以此為據點輻射全非洲。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戰略部署。
次年,11個中國投資開發貿易促進中心在埃及、肯尼亞、尼日利亞和贊比亞等11個國家相繼成立。這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中國對非洲戰略的一種調整,從單純的無償援助,過渡到援助和投資并行,謀求雙方的合作共贏。
“現在想去非洲的人,個體戶與貿易販子已經不是主流。相反,具有相當實力的礦業企業、建筑工程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家用電器企業、農業開發企業等正在對非洲躍躍欲試?!?非洲投資網總經理王文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王原來是外經貿部西亞非洲司的官員。1999年創辦非洲投資網,致力于為中非企業間的交流搭建平臺。他剛剛帶領一個中國民營企業家代表團結束了對蘇丹、突尼斯和埃及的商務考察。
通過考察,企業家們發現非洲確實是一片投資熱土。有很多行業對中國人來說已經是很簡單的事情,非洲卻幾乎沒有人做,或完全沒有發展。比如全蘇丹只有一家制磚廠,比如突尼斯首都附近有大批肥沃的土地荒廢,完全沒有農業開發的跡象?!半y怪這些國家的蔬菜、水果、大米等的價格往往是國內的5倍以上?!?王文明說。
這已經是王文明今年第三次帶團對非洲進行商務考察。前兩次考察的國家有津巴布韋、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盧旺達和布隆迪。
在和各國政府機關打交道的過程中,王文明發現最大的變化就是:大多數非洲國家有關招商引資的資料都已經有中文版本,不少非洲國家的投資促進局還要設立CHINA DESK,專門負責中國的投資事務。
“非洲國家現在普遍認為中國有強大的投資能力,是最有可能幫助非洲的國家?!?王文明說。
這個觀點也不斷被非洲國家領導人一再提起。在今年6月德國舉行的G8峰會后(這次峰會繼續把非洲問題設定為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參加了這次峰會的塞內加爾總統瓦德在《紐約時報》撰文,呼吁西方國家對非洲的發展援助不要光說不做,以前做過的承諾應該想辦法兌現。
瓦德總統還呼吁西方富國要像中國和印度一樣對非洲投資,把非洲看成是充滿機會的大陸、平等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援助者和被援助者的關系。
“中國(對非洲)的吸引力可以歸因于非洲對西方的幻滅。西方的布道以及為非洲開出的不斷變化的藥方,西方在挫折面前總是喜歡用文化來解釋非洲的失敗而缺乏自我反省,這些都讓很多非洲人感到憤怒?!薄都~約時報》的French說,“而反觀中國,她免除債務、給非洲商品減免關稅、提供越來越巨額的貸款,而且通常都說到做到?!?BR> “非洲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基礎設施和能消費得起的能源?!蓖叩驴偨y在上述文章中說。
而在這兩項非洲最迫切的需求上,正是中國公司多年來著力的重點?,F在中國公司修建的高樓、體育館、醫院、道路、橋梁、鐵路等可以說是遍布非洲。這其中的代表有1970年代坦贊鐵路以及去年中土集團簽署的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改造,該項目的投資高達83億美元。
中國公司在競標非洲國家能源和原材料項目的時候(位置好、容易開發的礦藏資源基本都被西方國家控制),往往是提出包括出資修建配套基礎設施等一攬子方案,正如為了開發加蓬貝林加的鐵礦,中國需要修建配套的鐵路、港口和發電站。西方國家通常不愿意做,所以中國公司才能在多個礦藏項目上競標成功。
為非洲提供“能消費得起的能源”,最典型的項目莫過于中石油在蘇丹的石油項目。這個項目集上游的勘探開發和下游的煉油加工,外加一條從南部油田到東北部蘇丹港全長1370公里的原油管道,一舉使蘇丹從一個石油凈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凈出口國,并且實現了石油工業上、下游的一體化,而不僅僅只停留在原油出口。石油工業的大發展,也使人口只有三千多萬的蘇丹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這幾年的GDP增長都超過了6%。
中石油在蘇丹的石油項目,因此也成為新時期中非合作項目典范中的典范。蘇丹石油工業的成功,也成為中石油進軍其他非洲石油國家的名片。
“為什么你們不多來一些?”
今年2月4日,中國在非洲建立的第一個經濟貿易合作區——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由胡錦濤主席和贊比亞總統姆瓦納瓦薩共同揭牌。這標志著中國政府開始鼓勵中國企業“集群式”走進非洲。
在商務部批準的第一批8個境外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相當于把中國的開發區搬到其他國家,區內中國企業既可享受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又可獲得中國政府的財政扶持)中,有三個是在非洲。另兩個分別是尼日利亞廣東經濟貿易合作區和毛里求斯天利經濟貿易合作區。
在非洲建立3-5家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是去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宣布的援非8項措施中的一項。措施中還包括設立50億美元的中非發展基金,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
上月,該基金正式亮相,初期規模為10億美元,主要對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的企業和項目進行投資參股,幫助企業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同時獲得應有投資收益。中非基金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只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也是國際上最大的對非洲投資的單只基金。
“我在蘇丹見了很多當地人,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民間老百姓,他們都說中國人來得太少了,盡管他們也承認中國人已經很多了?!狈侵尥顿Y網的王文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因為蘇丹想和中國合作,他們覺得正是因為中國的幫助,蘇丹才變得逐步富裕一些。他們總是問我:為什么你們不多來一些人,多做一些項目呢?”王文明接著說。
下月,王文明又將帶領一批中國企業家奔赴非洲,這將是他今年第四次率團對非洲進行商務考察。
(實習生嚴帥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