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憲忠:不應再繼續一戶一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孫憲忠表示,應該從城鄉統籌一體化的情況下逐步消除城鄉二元制度這樣一個結構,不能再繼續堅持所謂的一戶一宅、一宅一地。土地那么少,而且農民也住樓房了,那就用不著一宅一地了。
據新華社報道,2014年3月10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郭鳳蓮、鐘南山、孫憲忠、王亮、崔根良五位全國人大代表就“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出席記者會的嘉賓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鐘南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孫憲忠;全國人大代表、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機電安裝工程公司高級工人技師王亮;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亨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崔根良。
王亮:履行代表職責有多種方式
北京電視臺記者向王亮提問,一年在全國人代會下的履職多少時間,又如何履行好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
王亮表示,作為兼職代表,除了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履行代表職責。履行代表職責現在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參加省級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市人大舉辦的視察調研活動,另外還要參加全國人大舉辦的培訓班,再有,可能還要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為基層代表,我的本職工作是中國起重的一名員工,長期在曹妃甸工作,我一年的出差時間會很多。我作為人大代表,再結合我的本職工作,我能把兩者結合到一起去。比如到全國很多地方,也接觸過很多企業和職工,在工作的時候就可以了解很多企業和職工的想法和心聲,能把人大工作做好,又不耽誤本職工作。我每年回家的時間是非常少的,也就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和家人在一起。
鐘南山:要著力改進大醫院的公益性
深圳特區報記者向鐘南山提問,今年有沒有提醫療改革方面的建議和對醫療改革建議和設想。
鐘南山表示,醫改最核心的問題,在老百姓看起來,關鍵有三個衡量標準。第一個,看病貴、看病難解決了沒有?第二個,醫患關系改善沒改善?第三個,作為醫改主力軍的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有沒有調動起來?
鐘南山稱,從這三方面看,經過這四年,改進不是很大,在個別的一些方面還有些惡化。
鐘南山還提到大的醫院醫生,能夠從醫院得到的,包括工資待遇等大概不到1/4,其他全部都由自己搞定。為了生存,為了使醫務人員得到相對比較合理的收入,醫院必須想辦法。這里面涉及很多,包括自己擴大病床、多看病人等等各方面,這就必然會帶來醫療任務明顯的增加,那么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你說看病貴、看病難,稍微有點名氣的醫生每天要看50個病人,怎么可能容易?開藥多、檢查多的怎么會便宜呢?每天看病像打仗一樣的話,排隊3個鐘頭,看病3分鐘,醫患關系怎么可能改善。我感覺,醫改進到深水區,特別不要避開大醫院,大醫院是矛盾集中所在,大醫院的問題解決好,很多問題可以解決好。”鐘南山說。
鐘南山認為,現在最主要的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體現在哪里,公益性的改革方向是更好的向公益性方向發展,而不是更好地向市場方面發展,“我今年提出的建議,就是認為要著力改進大醫院的公益性。”而大醫院的公益性首先表現在醫務人員的工資是國家給的,而不要讓醫院自己想辦法,醫生不用考慮藥的問題,也不用考慮要多看病人,甚至想出很多五花八門的辦法。
孫憲忠:不應再繼續一戶一宅
中國縣域經濟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向孫憲忠提問,如何看待對農村土地權利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孫憲忠表示,從他的角度看,應該從城鄉統籌一體化的情況下逐步消除城鄉二元制度這樣一個結構,不能再繼續堅持所謂的一戶一宅、一宅一地。土地那么少,而且過去一戶一宅、一宅一地,農村就占了一塊地,而且農民也住樓房了,那就用不著一宅一地了,希望逐步加以改進地權制度。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