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經濟學】誰在算霧霾經濟賬?

來自國內外各個機構的環境研究學者、經濟學家開始考慮大氣污染及其治理對中國經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過去幾十年內,他們苦心計算空氣污染賬是為了影響決策,在霧霾日趨嚴峻的現狀下,他們也迎來了更為復雜的挑戰。

責任編輯:何海寧 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彭揚剛 唐悅

當下社會對于大氣污染的重視,是“人的健康推動的,而不是數字推動的”。 (CFP/圖)

來自國內外各個機構的環境研究學者、經濟學家開始考慮大氣污染及其治理對中國經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過去幾十年內,他們苦心計算空氣污染賬是為了影響決策,在霧霾日趨嚴峻的現狀下,他們也迎來了更為復雜的挑戰。

一元錢投入換來多大的GDP增長?

大氣污染治理中每投入1元,對經濟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給出的答案是:1元的投入帶來1.12元的GDP增長。

據南方周記者了解,這個來自環保系統內部的測算為2013年9月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供了重要參考。

據環境規劃院參與此項測算的秦昌波博士介紹,環保投入拉動的不僅僅是環保產業,而且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產值增長。當然測算僅僅局限于環保投入對環保產業及相關產業鏈的貢獻,其他政策例如標準的加嚴所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能效提高等效益,規劃院尚未計算。

事實上,在2013年《計劃》的頒布前后,來自各個“智庫”的環境研究學者、經濟學家開始考慮大氣污染及其治理對經濟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搜索“霧霾”和“經濟”,共計453條結果,這些期刊文章和報刊評論絕大部分發表于2013年。

最新的研究來自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世秋教授領銜的課題組。針對2013年1月霧霾事件,課題組估算了因霧霾對交通和健康的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30億元。

另外一股研究力量來自經濟學家。

2013年,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建立了定量模型,模擬行業政策與公共政策對PM2.5影響。在《政策要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