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阿里的金融之戰:變用戶為賬戶
銀行躺在錢堆上,但眼里只有賬戶,看不到賬戶后活生生的人;支付寶一只腳站在錢堆上,一只腳借助淘寶站在人堆上,但挑戰是怎么從線上走到線下,從電腦走到手機;微信站在人堆上,但令騰訊棘手的是,如何引導這些人群把錢也帶過來。
責任編輯:顧策 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蘇宏楊
銀行躺在錢堆上,但眼里只有賬戶,看不到賬戶后活生生的人;支付寶一只腳站在錢堆上,一只腳借助淘寶站在人堆上,但挑戰是怎么從線上走到線下,從電腦走到手機;微信站在人堆上,但令騰訊棘手的是,如何引導這些人群把錢也帶過來。
如果微信不引導其用戶綁定銀行卡的話,那么微信轉向金融的可能性就會被局限在非實名的電子現金等小額支付領域。
騰訊用2.15億美元現金+資產包,獲得了京東15%的股權,鑒于微信作為虛擬社區的巨大成功,人們看好騰訊和京東的這次合作,但從金融角度而言,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用戶不等于賬戶
微信的商業前景究竟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厘清的是支付寶或者微信所擁有的客戶,和銀行擁有的客戶的區別,兩者的區別幾乎決定了IT企業切入金融時,具體能夠走多遠。
如果我們細致觀察,需要將賬戶和客戶區別開來,理解用戶、賬戶、客戶,前置綁定、后置綁定等概念,然后才能對微信的商業前景進行討論。
人們以為銀行賬戶,支付寶賬戶和微信賬戶都是賬戶,其實三者之間差異巨大。賬戶的基本特性是基于實名身份識別的活躍服務賬戶,也就是說,賬戶=身份識別+服務附加,無論線上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