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建設用地若能入市,小產權房就可能柳暗花明 “小產權房”的新“藥方”
“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這一三中全會部署的土改大方向,成為破解小產權房困境的一個新的重要變量。而地方政府缺錢,讓小產權房轉成公租房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房價高漲的背景下,小產權房一直被打擊,但一直存在,成為各大城市的多年痼疾。圖為2013年11月29日,西安灃東新城查封了8處小產權房售樓部。
“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這一三中全會部署的土改大方向,成為破解小產權房困境的一個新的重要變量。
在農村土地改革帷幕漸啟的大背景之下,多年擱置的小產權房問題,迎來了一個有望真正解決的歷史關口。
“不可能一刀切”
2014年3月10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被記者堵在人民大會堂北門。他透露說,新一輪小產權房“剎風治亂”工作開展5個月來,已經有28個省份拿出了工作方案。更關鍵的是,“也在清理統計各地小產權房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再研究提出分類處理的意見”。
“小產權房的情況太復雜,只能分類處理,不可能一刀切。”住建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玨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之前的管理不到位,出現問題研究得又不及時?,F在問題已經燒到眉毛上,再不處理,越多越難辦。”
分類處理,成為了小產權房處置中的一個共識。
具體怎么分類處理,剛剛在2月28日向國土部和住建部報送了查處情況的北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除了該拆的還是要拆,一個新提法是,“建好了但還沒賣的”、符合規劃和質量條件的小產權房,可以補手續轉正或者納入公租房序列。
這給“轉正”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不過,符合這一條件的畢竟只有少數。
更大多數的,也是最難啃的骨頭怎么辦,依然沒有明確的說法。“骨頭”指的是“已入住且成片”的小產權房。不好拆是顯而易見的,直接“轉正”又面臨著跟現有法律的沖突。偏偏這類小產權房的占比還是最大的,這也是小產權房問題始終擱置的主要原因。
不過,中央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