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筆記里的廣東“老舉”
從乾隆年間到民國的廣州,妓業久盛不衰,長期形成江上、岸上兩個世界,江上是“煙花世界”,岸上是常人世界;妓女們以“埋街”“上岸”作為“從良”的代詞。而其中又不知演繹了多少人間悲歡。
責任編輯:劉小磊
清末北京名妓鳳仙、小桂合影。
廣州方言稱妓女為“老舉”,這在清人筆記中頗引以為異。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二》:“廣東稱妓為老舉,人不知其義,問土人亦無知者。偶閱唐人《北里志》,方知唐人以老妓為都知(編者注:音兜知,舊時妓院中的班頭),分管諸姬。(中略)有鄭舉舉(編者注:鄭舉舉,唐長安名妓)者,為都知,狀元孫偓頗惑之。盧嗣業贈詩云:‘未識都知面,先輸劇罰錢。’廣東有老舉之名,殆以此始。”但袁枚考據未周,僅憑孤證,不足取信。孫橒在《馀墨偶談》說:“舉與妓粵音相近,老舉即老妓之訛。”以音求訓,近而未是。其實“妓”“舉”為一音之轉。在中古音中(據《廣韻》),妓讀“渠綺切、上聲”與“舉”甚為相近,粵方言稱“妓”為“舉”,可認為是古音孑遺。在今天的閩南語中,舉、妓二字仍然音韻全同。都讀ki。“老”則是類名的前綴詞,故稱土匪為“老攫”、稱洋人為“老番”。
明清外省文人入粵,多感“如游化外”之奇,筆之于書者頗不少,其中對廣東娼妓有所描述,則以乾隆以后筆記居多。這當然不是說,在廣東,這一被恩格斯稱為“最古老的行業”始于乾隆年間,而是說此業以乾隆以后為最盛,并以乾隆后漸漸形成區別于京師,也區別于秦淮畫舫的又一種“水上營業”特色。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七》中說:“廣州濠水,自東西水關而入,逶迤城南,逕歸德門外。北城舊有平康十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