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里是環保部12369” “環保110”的數據秘密
自環保部2009年開通“010-12369”舉報熱線之后,舉報量位居前三名的省份,每年都沒有變化:河北、山東、江蘇。而在熱線開通之前,河北也一直被鎖定在“三甲”之列。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彭揚剛 唐悅
12369眼中的環保重災區。
自環保部2009年開通“010-12369”舉報熱線之后,舉報量位居前三名的省份,每年都沒有變化:河北、山東、江蘇。而在熱線開通之前,河北也一直被鎖定在“三甲”之列。
根據舉報量的城市排名,也已悄悄用于環保部的政策評估中。如環保模范城市的評選,也借用了這些大數據。
接收電話:195,語音留言:26。 掛在墻面上的液晶屏不停滾動播放著這一天的成績單。格子間里不斷響起的電話,指尖敲擊鍵盤的脆響,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保險公司的電話營銷中心。事實上,這里是環保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的辦公室。
這是2014年3月11日截至下午四點一刻的數據,而在2013年這一整年,這個數據是48749件,包括民眾來電和網上舉報。
自2001年以來,環保部已接收民眾舉報二十余萬次——這僅是部一級,如果放之全國,這將是一個數以百萬的數字,但全國數據并未詳盡統計。
“你好,這里是環保部12369環境投訴中心……”,撥通“010-12369”,首先聽到這句話。在官方介紹中,12369是環保部門面向民眾的“綠色通道”。據負責該熱線的環保部環境應急中心介紹,全國98%的地市、50%的省份已開通了12369熱線。其中,“010-12369”是環保部的投訴熱線。實際上,12369已不僅僅是一條舉報熱線,更是國家環保政策背后的“大數據”。2014年2月,環保部罕見力度地在京津冀明察暗訪大氣治理狀況,正是12369的舉報數據提供了幕后支持(報道詳見2014年2月27日《灰霾“巡視組”潛入京津冀》)。
近日,南方周末記者獨家獲得環保部環境應急中心對2013年該部門舉報數據的分析報告。
河北:數量和增幅驚人
毫不意外,河北又中槍了。
2013年,從環保部12369受理情況來看,舉報量居前五的省份是河北、山東、江蘇、河南和廣東,五省舉報量占全國幾乎一半。
自環保部在2009年開通了“010-12369”舉報熱線和網絡舉報系統之后,舉報量位居前三名的省份,每年都沒有變化:河北、山東、江蘇。而在熱線開通之前,環保部受理的電話環境污染舉報,河北一直被鎖定在“三甲”之列。
而真正令工作人員意外的是河北在2013年的表現。這個灰霾“差等生”已經將“難兄難弟”山東和江蘇遠遠甩在身后。
“去年上半年就注意到不正常了。”一名工作人員回憶說。報告顯示,河北2013年的舉報增幅高達82%,僅其一省的舉報量就占全國的1/6,遠高于其他地區。而按城市排名,舉報量位居全國前五的城市,全部來自河北省內,即保定、石家莊、滄州、唐山、廊坊——這幾乎也是空氣質量指數每月全國排名倒數前十的???。
由于舉報量劇增,上述工作人員一度都找不到河北省環保廳12369的負責人。“(河北12369的負責人)長期在下面處理舉報。還要反饋結果,形成報告,壓力非常大。河北去年一年的工作量相當于之前兩年的工作量。”
據環保部環境應急中心分析,河北劇增的舉報量,深層次的因素與產業結構有關系,冀、魯、蘇三省工業發達,工廠比較多,尤其河北的重化工企業占比很大。而偶發的因素則是,2013年,環保部開始定期公開辦理群眾舉報案件,“010-12369”熱線開始受到媒體關注,因此,傳播覆蓋人群更廣。河北、山西等省份的民眾,毗鄰北京,更傾向給環保部的12369舉報,而非當地的舉報熱線。
2014年2月,環保部派出12路督查組,分赴京津冀調查大氣污染治理狀況。其地點的選擇,重點參考了12369環保熱線舉報情況。
作為環保模范城市的政策參考
12369環保舉報熱線的辦公室里布置著9個工位,而真正的接線員只有四個,而且都是臨時人員。
此前,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介紹,全國六千余名從事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的人員中,約12%為兼職或輪崗人員,21%為臨時聘用人員。
“我們從省里借調,省里的一般是從下面抽調或者招臨時工。市一級很多是臨時工或者聘用的、輪崗的,人員很不穩定。”環保部12369的負責人介紹道。
“以前是每個省輪流借調,現在領導要求從全國投訴量最高的省份抽調。”因此,坐在格子間里的接線員,均來自河北、山東、江蘇。
雖然簡陋,但這里已經開始有了大數據實驗室的味道。
民眾對空氣質量的不滿意,12369提供了數據支撐。大氣污染仍然是群眾舉報的熱點,超過全年受理總數的2/3。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大氣污染舉報的比例多年持續攀升,在過去五年,增長了11個百分點。而舉報量居首的河北,同樣也是大氣污染的重災區。
根據舉報量的城市排名,也已悄悄用于環保部的政策評估中。如環保模范城市的評選,也借用了這些大數據。
“比如一個地區有一家工廠,經常受到當地投訴,我們會給出一個意見,建議對這個城市的環保模范城市申請進行緩批。”上述負責人說,“至少得等這個投訴事情解決之后,再批給它。”
而2014年初,環保部力度空前的大氣污染督查行動,目的地的選擇也參考了這些舉報數據。
更讓接線員們自豪的是,重慶市一家企業是舉報系統里的“慣犯”,在向環保部相關部門展示了歷年的舉報劣跡之后,最終,這家企業被重慶市環評限批。
不過,目前全國各省的12369舉報數據并未聯網。“現在初步設想是,把各省的數據都要到。比如省一級、縣市一級受理了多少件,目的想了解12369是否真正發揮作用,重心放在哪一級更好。”這位負責人說。
但是,地方政府并不買賬。“他們普遍不愿意告訴我們,除非我們追著問,或者私下溝通??赡苁桥挛覀內ザ讲?,工作壓力更大。”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