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言者】中國嬰幼兒奶粉不得不說的事 一年十余策能否換來脫胎換骨?

如果以困窘程度和波折程度來評選中國行業的話,嬰幼兒乳粉業是最不可少的入榜者,在剛過去的2013年,更是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密集政策。包括發改委、工信部、國家食藥總局、質檢總局等部委都在高頻次地向乳業施政,一年之內整整十余策。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彭揚剛 唐悅

從左到右,從上到右,依次是韓軍花、鐘凱、張亮、劉鵬、趙鵬、朱毅、雷永軍和宋亮。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韓軍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三部副主任

鐘 凱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

張 亮 圣元國際集團董事長

劉 鵬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趙 鵬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 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雷永軍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董事長

宋 亮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研究員

最嚴的標準,最好的質量,是否可信?最密集的政策,是否有效?最貴的價格,是否會崩盤?

如果以困窘程度和波折程度來評選中國行業的話,嬰幼兒乳粉業是最不可少的入榜者,在剛過去的2013年,更是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密集政策。包括發改委、工信部、國家食藥總局、質檢總局等部委都在高頻次地向乳業施政,一年之內整整十余策。

這些政策被通俗地歸納為,“像藥品一樣監管嬰幼兒奶粉”,“全程可追溯”;“組建奶粉國家隊”;“自建自控奶源”;“將中國市場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等等。

“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是否能換來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3月,在南方周末發起的第三期健言沙龍上,官、產、學、媒的五十余位業內人士參與“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安全與政策”討論,來自圣元、三元、多美滋、雅培、富仕蘭等多家嬰幼兒乳粉企業亦列席。政府關心政策能否上行下效,企業關心政策是否阻礙市場,學者關心政策的遷移性和合法性,本文摘選部分討論內容,以饗讀者。

這是嬰幼兒乳粉最安全時期嗎

南方周末:從2013年開始,政府和協會都在試圖強調,現在是中國嬰幼兒奶粉最安全的時期,你認可嗎?

鐘凱:我個人完全贊同,雖然消費者不一定同意。我舉自己的例子,我孩子從3歲左右開始,喝奶品牌不再挑剔,有什么就喝什么。2009年剛出生時吃的是某進口品牌,安全其實不是首要考慮,便宜是主要原因。

韓軍花:現在的奶粉質量肯定是空前好,如果在這樣的高壓下還做不好不太可能。國外和國內的企業以及牧場,我都參觀過,從條件來說,我們大的企業已經做到了和國外差不多的控制和水平,包括牧場,甚至奶牛擠奶環節,以及后來加工的環節,整個生產線,我本人是真沒看出太多區別的。因為國內大企業使用的設備也都是從國外購買進來的。

張亮:中國和國外正規廠家生產的嬰兒奶粉在品質上沒有區別,只是因為目標市場不同,配方上會略有差異,主要是微量元素的配比上。

宋亮:同意。目前管控機制越來越嚴格,像過去人為添加的食品安全事件會越來越少,而今后面臨的主要是因為環境變化帶來的未知問題。比如早年的性早熟問題,就不是奶粉的質量問題,而是環境問題,遷移累積的問題。北京的霧霾里面含有很多有毒物質,那對北京牛奶會不會造成影響?汽車尾氣里含有大量汞,牛奶汞超標是不是也可能受其影響?

南方周末:與質量最安全配套的說法是,國內的嬰幼兒奶粉標準也是空前最嚴格的,是這樣嗎?

韓軍花:我在很多場合說過,中國標準真的是全球最嚴了,甚至聽到行業、企業、監管部門反映,現在的標準不是不嚴,是太嚴了。我想進一步強調的是,完全不要質疑我們的標準被企業綁架,低于國際了或者什么。個別標準的差異,也不用擔心,中國的標準更加適合中國人的體質,這是出于國情考慮的。比如中國80%的孕婦貧血,但國外不是,所以對應的元素標準不同。

張亮:這理解起來很簡單,中國對于嬰幼兒奶粉有著特殊的情況,特殊的社會、人文環境,特殊的關切心心理,所以中國的標準總是在國際通行標準上有選擇地增加,很多東西只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