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 公仆做到位加薪沒意見
公務員被有些網民稱為“公惡猿”。詞語帶著怨恨和輕視,誰都看到了這些網友對公務員群體的不滿。也有可能,真的是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是“成見太大”。成見未必準確,但卻是真實的社會情緒。
責任編輯:史哲 陳斌 蔡軍劍
這輪公務員加薪的節奏很明快。八項禁令反腐;不少人喊年關難過;幾則公務員辭職下海的新聞;大學生村官訴苦獲回應;隨即有兩會代表委員提議案加薪;國家公務員局副局長表態:“毫不含糊地講,我認為應該為公務員漲工資。”
當然也有反對的,如孟學農認為公務員工資不能太高,只能比社會平均線稍高一點。2012年上海公務員平均工資達94688元,比外企員工平均工資73598元高28.7%,更比本市職工平均工資56300元高68.2%,那可不是高一點點哦。
大學生村官不是公務員,但難免有人做著公務員的夢。至于是不是美夢,有人說,那要看公務員加薪的幅度有多大。然而,即便加了薪,就一定是美夢嗎?
北大中文系畢業的作家何香久,提個公務員漲薪的議案,遭兩萬網帖痛罵。他自稱被罵醒:“讓我意識到,現在群眾和公務員這個群體之間的對立情緒有多嚴重。”
何作家提到,公務員被有些網民稱為“公惡猿”。詞語帶著怨恨和輕視,誰都看到了這些網友對公務員群體的不滿。也有可能,真的是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是“成見太大”。成見未必準確,但卻是真實的社會情緒。這鍋粥倘若真的被“壞”了,卻置這種對立情緒于不顧,而自說自話地盡快漲薪,竊以為并非毫不含糊,而是含糊得很,可能為“治理能力現代化”添亂。
當務之急自然是客觀地調查,到底該不該漲,要拿出納稅人看得懂、能接受的客觀數據。但另一個當務之急,是重塑公務員的形象。怎么重塑?去大街上掃掃地能行嗎?去乘個地鐵,偶遇電視臺攝影記者,能行嗎?我看不行。人民群眾的眼睛已進化到信息時代,政治行銷術不能總停留在中世紀。提幾個建議吧:
其一:至少公開工資單。凡是財政發的工資,都應讓網民可以在網上方便查詢到。別故意設個簡單密碼,干脆別設密碼為好。副鎮長說一個月工資3000多,何作家說稅后工資4000,廳級干部才6000,省部級也不過萬余元,都不高。何不讓納稅人直接可查?
其二:公開收入總額。除了工資,福利有多少,養老金是多少?幾袋紙巾幾盒月餅,算什么呢?福利分房,大部分都沒有了吧?八項禁令后,灰色收入也已大大減少,估計可供公開的也不多了?最好把收入與財產一并公開見光。
其三:許多公務員稱自己是“5+2”,一周七天不休息。那就把整個政府的運行,借那么多機關報和公營電視臺公之于眾,看看忙的是什么,其存在是服務便利了民眾,還是讓民眾疲于奔命?
如果真的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牲口使,工資還只有保姆的一半,最重要的是,如果真的都在為納稅人利益奔忙,要加點工資,那還不容易嗎?
網絡編輯:金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