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政治課本也該進步
介紹稅收時,課本中稱,張大爺在病危時還心系拖欠的稅款,直到兒子交清稅款,大爺才安然離世。我想,一個垂危的老人掛念的不應是自己的子女親人嗎?在闡述選舉時,課本直接說“某村村民一大早就來到投票站”,又講“一位百歲老人讓她47歲的孫子把自己背到投票站”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程勝濤
“政治”對于我這個高二學生而言,顯得遙遠而抽象。我本以為通過政治課本能了解“政治”,不料卻讀到幾個表述相當含糊、讓人心生疑慮的案例。比如在介紹稅收時,課本中稱,張大爺在病危時還心系拖欠的稅款,直到兒子交清稅款,大爺才安然離世(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71頁)。我想,一個垂危的老人掛念的不應是自己的子女親人嗎?這個案例似乎有違人之常情。而在闡述選舉時,課本直接說“某村村民一大早就來到投票站”,又講“一位百歲老人讓她47歲的孫子把自己背到投票站”(見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15頁)。我不懷疑此事的真實性,但這些敘述中均未點明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模糊的代稱(張大爺、某鎮長候選人,等等)像極了咱們學生杜撰的“好人好事”。當然,也有一些案例就挺讓人信服。比如在談到國家機關時,課本中就提到:“2001年2月14日,遼寧省沈陽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閉幕式上由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作的2000年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僅獲得出席會議代表474人中的218張贊成票”(見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58頁)。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我和我的同學即將成為擁有選舉權的成年人(我出生于1997年,2015年我就18周歲了),即將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的討論中。政治課本能幫助我們學習政治常識,了解公共事務。所以,建議下回課本修訂時,請刪減那些容易引發誤解的案例,再添加一些不乏人世溫情的真實案例。這樣的話,也許更多同學對于政治課本將變“要我學”而為“我要學”,并進而關心現實政治。我真心期待,政治課本也能與現實政治一同進步,變得更有親和力,更有人情味!
(作者為江蘇揚州中學高二學生)
網絡編輯:金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