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誰來拍“舌尖上的馕”

因為同族群的緣由,當地邀請了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騰格爾,但非常遺憾,因為檔期的緣故,騰格爾未能到現場一展歌喉。這給當地同族群的朋友留下了不小的遺憾,很多當地族群都在私下議論:同族群的巴郎子,是不是有錢了、出名了就看不起咱?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程勝濤

自覺借助文化的力量去增進各個族群之間的交流

在新疆援建幾年,對馕的興趣一直不減?;氐絻鹊?,一有空,我就去查找關于馕的文字記錄。但很遺憾,在蔡瀾、逯耀東、趙珩等飲食大家的筆下,很少關于西北這種大宗食品的風雅文字。而紀錄片,也只有一部韓國攝制的《面食之旅》,涉及了馕,卻并沒有著意于漢、維飲食文化的交流、交往與交融。季羨林先生的名著《糖史》,用一個老百姓天天都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食品,勾連了古印度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與消長。我想,馕這一食品在中原如何演變成燒餅、炕餅等一系列面點小食,它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亞文化與中原文明交流中的作用也一定不容小覷。有維吾爾族朋友在跟我探討時就說,如果有機會拍攝《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部,他一定會建議選擇馕來表現新疆與內地飲食文化的源流與變遷。

這當然只是一個私人的興趣,但在不少援疆人士眼里,通過這么一個在新疆天天都能夠接觸到的食品,去挖掘背后文化融疆的意義,去積累新疆各民族和內地的文化認同、族群情感、價值歸屬可能功莫大焉。

援疆三年,親身經歷的文化融疆例證不少。在我所援建的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某縣,那一年正好迎來紀念察哈爾西遷戍邊250周年的慶典。因為同族群的緣由,當地邀請了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騰格爾,但非常遺憾,因為檔期的緣故,騰格爾未能到現場一展歌喉。這給當地同族群的朋友留下了不小的遺憾,很多當地族群都在私下議論:同族群的巴郎子,是不是有錢了、出名了就看不起咱?這已經顯示了血濃于水、有別于異類的期待與責怪,讓我印象深刻。而作為知名的漢族歌星姜育恒的到來,各個族群顯示了莫大的興趣,包括維吾爾的同事,都在問,“有沒有票,留我一張!”我在組織策劃援建與被援建方兩地文化建設——“清風墨韻潤漢博:武漢博樂廉潔文化交流展”——的過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了當地少數民族參與文化交流的熱情。一位維吾爾族的紀委副書記吐爾遜江·努爾買買提在作品布展的過程中提議,重點推出一些在當地比較有名的少數民族書畫家;一位蒙古族的監察局副局長科孟克·巴依爾,為了一幅展品的創作,尋遍了他的同族群老鄉,專門告訴我怎樣將一根紅柳刮削成創作蒙古族書法的硬筆;而哈薩克族的紀委書記吐爾遜江,在展覽開幕的前一天,專門送來他精心為展覽創作的哈薩克文書法作品。這些,都是后來在展覽中出現漢、蒙古、維吾爾、哈薩克文字書法作品的由來,讓內地專程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士大開眼界,也在當地引起不小的反響——全部作品被整體收藏給了援建的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很多優秀作品還被挑選出來鐫刻在美麗的夏爾西里。一個廉潔文化的專題展在策劃、組織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被賦予了民族團結的深意。

無獨有偶,海峽對岸的馬英九、朱立倫及其選戰團隊,在拉近與當地族群距離的舉措中經常運用文化牌,用客家話參與辯論賽,用閩南話背唐詩。能用當地母語直接和選民溝通,甚至在議會中全程以母語答詞成為政治人物與當地族群交流、交往、交融屢試不爽的工具。“高捧三杯(蒙古族獻給遠方來的客人一般是三杯酒,一杯敬天、一杯敬地、一杯敬客人)遠迎意,哈達綢舞伴銅琶”,新一批援疆的干部和人才又要進疆了,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自覺借助文化的力量去增進各個族群之間的交流,就像深情厚誼的的蒙古族朋友進獻給我們的奶茶一樣,散發著釅釅的濃香。

(作者為新疆博樂市委常委)

網絡編輯:金幼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