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的人代會故事

那場意義深刻的選舉被申紀蘭概括為“投了毛主席一票”。對于53年前的她來說,見到毛主席無疑是一個重大事件,“當時就哭啊,和劉胡蘭的媽媽抱著一起哭”……
編者按:本屆人大正在召開其最后一次例會。到本屆人大任期結束之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開了整整十屆,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本報記者采訪眾多親歷者,與讀者一起翻閱、追尋那些歷史鏡頭和故事。

3月5日上午,廣州市民通過廣場大屏幕觀看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式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CFP/圖


 ?。吃拢等丈衔纾保睍r30分,79歲高齡的本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在人群中慢步走下人民大會堂的石階。
  在那個曾經讓撒切爾夫人失足摔倒的地方,申紀蘭總要習慣性地看一眼東北面天安門廣場的毛澤東畫像,想起53年前的情形,老人心情激動。
 ?。保梗担茨辏乖碌囊粋€早晨,梳著兩條大辮子的女青年申紀蘭,穿著連夜縫制的一身藍色卡其布新衣,“騎上毛驢去見毛主席”。
  從村子到長治,山連山、溝套溝,毛驢走了7個小時,火車又把她帶到北京,柯羅莎大客車把她和其他代表送到中南海,在那里,新中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懷仁堂召開。
  她是那個時代的“知名人物”,在全國大紅大紫??墒?,“選舉”對她來說是個新詞。
  她回憶說,第一次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不知道怎么去選舉國家領導人,村里所有人都說:“你去了只管選毛主席!”
  在那次會議上,一千多名代表審議通過了新中國憲法,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國家領導人,使國家領導機構全面建立起來。
  那場意義深刻的選舉被她概括為“投了毛主席一票”。對于53年前的申紀蘭來說,見到毛主席無疑是一個重大事件,“當時就哭啊,和劉胡蘭的媽媽抱著一起哭”。
  如今的申紀蘭行使人大代表職責早已駕輕就熟,回首望去,她是走出人民大會堂的人群中惟一陪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走了十屆風雨歷程的人。
  經歷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申紀蘭道出一個樸素的道理:半個多世紀來,凡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施較好的年代,就是她的好日子,也是全國人民的好日子。


透明的力量
 ?。吃拢等丈衔?,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后,申紀蘭一點不累,相反,她長時間地處于興奮中:“總理說得太好了,特別是說農村的問題,我們農民沒想到的總理都想到了?!?BR>  申紀蘭還有另外一個感受,“在廣場堵截自己的外國記者比以往多了起來?!边@是中國實施境外媒體記者采訪新規定后,境外記者的“第一場盛宴”。
  英國《泰晤士報》在報道中說,放開兩會限制,彰顯了中國的大國姿態,將自己的政策制定過程擺放在眾人面前,說明中國正在一步一步地透明和強大起來。
  這些外國媒體還敏感地發現,對比于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直到全國人代會閉幕時的3月15日才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次全國人代會開幕第一天就已公布全文。
  換句話說,如果根據代表們的意見作出一定修改,將會作為代表們的“勞動成果”體現出來。這被看作是中國政府作加大透明力度的嘗試。
  在“兩會”前夕,新華社全文發表總理溫家寶的署名文章《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文中強調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我們完全可以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建成民主和法治國家。
  這篇被看作凝聚各方共識的文章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政治語匯作了重新闡釋:“講初級階段,不光要講生產力的不發達,還要講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夠完善和不夠成熟?!?BR>  文章還指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就能使中國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理解和認同”。溫家寶總理講話的背后所體現的精神和普通代表申紀蘭的心情類似。
  在2007年全國“兩會”的第三天,申紀蘭走下人民大會堂臺階時,前兩天的雨雪大風天氣已經消失。北京晴空萬里。


“中國第一堂”的經歷
  而申紀蘭在2007年的心情和五十年前頗為不同。1959年初,二屆全國人大開會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地點從中南海的懷仁堂遷到了人民大會堂。
  此后每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都在此召開,這個“中國第一堂”成為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所在地。
  申紀蘭記得第一次進人民大會堂開會時自己被大會堂的恢宏震懾住了。
  申紀蘭每次走進人民大會堂,都像走入一種記憶:東門后面的那個大廳,擺有許多桌子,代表們正式開會前,就在那里休息,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二樓和三樓;進入東大廳有五座大門,再往里是萬人大禮堂。
  萬人大禮堂穹頂中心有紅寶石般的五星燈,周圍輻射出70道光芒線,曾讓申紀蘭目眩,大燈總共有40片“葵花瓣”,申紀蘭似乎熟悉每一片。
  大會堂像迷宮一般。比如各廳的分布:湖南廳緊靠主席臺,可以方便毛澤東在自己的家鄉廳休息;北京廳、上海廳等直轄市廳一般有五百多平米,其他省份的廳室一般也有四百多平米,當時并沒有建香港廳和澳門廳,港澳回歸后,直接由原來的其他大廳辟為現在的兩廳,有一千多平米。
  申紀蘭也許是對此最為熟悉的代表。但她強調,半個世紀以來,記憶又在一次次變化。而這變化,關乎著人大——也是中國的民主政治——在這十屆全國人代會中的歷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剛剛轉到人民大會堂召開時,正值“大躍進”時期,運動導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不能按時召開。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推遲了三次,與第二次會議間隔了23個月。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秘書長劉政回憶:在那個非常時期,當時憲法規定的一些職權的行使受到影響,如年度計劃、預算等一再變化,拿不出東西來交給人大審議。立法工作也基本停頓,監督工作更是流于形式。
  “在有一些事情上我們看透的就說,看不透的我們不表態?!鄙昙o蘭回憶當時的情形。


走進新時代
 ?。保梗叮赌辏吩拢啡?,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三次會議,沒有經過討論就通過決定: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改期召開,會期另行決定。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歷史上,三屆和四屆人大只召開過一次會議,地方人大機構被“臨時權力機構”革命委員會所取代。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前主任程湘清透露,上世紀80年代彭真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時,曾認真反思人大制度為何遭到破壞,并認為這主要是制度問題,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
  鄧小平表示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這個制度就是民主制度。但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程湘清舉了兩個小細節的變化,原來人代會的宣傳都是用通稿,讓搞宣傳的部門發到各報社就行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漢斌提出,不要搞成一個樣子,千人一面,應該允許各報自己報道。
  然而即使允許記者自由采寫報道,有的成規也一時無法改變。原來的會議名稱都必須用全稱,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王漢斌覺得這非常繁瑣,過于形式主義,要求媒體報道要簡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合理的變動,也經過兩年的努力才得以改變。
  長期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期都不固定?!霸诟母镩_放以前,除了10月份外,其他11個月都開過人代會?!?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浦興祖說。
  “有幾年11、12月開人代會審議年度計劃預算,都到決算的時候再做預算審議的事情,沒意義?!背滔媲逭f。
  上世紀80年代,這一問題開始改變,1983、1984年一般在5、6月份召開全國人代會,經過十幾年的逐漸調整,在李鵬同志出任委員長的時候,人代會固定在每年3月5日召開。
  浦興祖說:“按法律規定,全國人代會必須在一季度舉行。經過摸索固定在3月5日,是一個很好的制度?!?BR>  程湘清認為,有了程序才能規范,規范之后才能形成制度。民主的道路是漸進式的, “以后有條件的話,人代會應該放在1月份開,對政府計劃預算的審議才更有效?!?BR> ?。保梗福材晷迲椫?,全國人大代表人數控制在3000人以內,相關民主制度建設亮點也開始出現。
 ?。保梗罚鼓辏吩拢比?,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相關法律,將有關選舉的等額選舉改為差額選舉,把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
 ?。保梗福澳辏乖拢慈?,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北京團的170多名代表就寶鋼工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向冶金工業部部長唐克等人提出質詢,這是人代會歷史上首次質詢。
 ?。保梗福材?,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八二憲法”的時候,原新華社國內部主任李尚志第一個報道了中國人代會歷史上出現棄權票的現象。有人曾要求他拿掉有關棄權票的內容,但最終請示了更高領導人后,獲準刊出。
  李尚志還曾捕捉到一個細節:1990年4月3日下午,大會工作人員核對出席人數準備分發選舉票時,計票工作人員發現臺下會場里有位代表不在自己的座位上,便說:“有一位代表沒有坐到自己座位上,請這位代表趕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R>  這時,正離位同其他領導人說話的江澤民同志立即轉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有位工作人員對他說:“剛才計票工作人員講的不是您?!苯瓭擅裥χf:“不是說我,我也應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R>  上世紀80年代,全國人大在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大潮下作了很多民主嘗試。
  在公眾記憶中最為深刻的無疑是當時討論破產法的全國常委會會議。當時中央電視臺破天荒地在黃金時間實況轉播常委會審議情況,在會上,常委會會議展開激烈辯論,“當時影響真大??!”程湘清回憶。


人大磨礪監督利劍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已于2007年1月1日施行。衡量一個國家民主政治良莠的重要標準,重要的在于監督機制是否健全與完善。
  相比程湘清在任時曾經負責的監督法草案,這部正在實施的法律有很多不同。程湘清認為,監督法在反饋制度、預算監督和對“兩高”司法解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此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步伐正在前行,程湘清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正按胡總書記的指示,研究人大和黨委的關系,而這是人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題目。
  申紀蘭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也不識字,別人告訴她選票上毛主席的名字,她就認認真真地在后面畫圈。
  “當時好多農民都是文盲。哪像現在那么多代表都是大學生?!鄙昙o蘭說。
              (程湘清為此文提供了寶貴資料,特致謝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