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追問地溝油哪去了 “沒去搞麻辣燙吧?”
2月25日,習近平先后走訪了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平安大街東不壓橋、雨兒胡同、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和首都博物館。在第九水廠,他追問“地溝油哪去了”,“沒有去搞麻辣燙吧?”
2月25日,習近平在霧霾天中中視察北京。綜合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習近平先后走訪了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平安大街東不壓橋、雨兒胡同、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和首都博物館。
了解城市規劃 提及網友綠化建議
25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觀看專題片,察看城市模型,了解北京地理環境、規劃布局等情況。在幾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展板前,看到綠色越來越多,他表示,網上有人給我建議,應多給城市留點“沒用的地方”,我想就是應多留點綠地和空間給老百姓。
習近平隨后來到平安大街東不壓橋,看了玉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展覽和古河堤遺址,了解河道恢復和四合院修復情況。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2004年9月對公眾開放,從城市規劃角度介紹北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展陳內容涉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軌道交通發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多個方面,是向全國、向世界展示北京風采的重要窗口。
玉河:玉河是通惠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700多年。2007年在市政施工過程中發掘清理出明、清古河堤和少量可能為元代舊址的遺跡。玉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項目2012年基本建成,保留了部分原河堤進行文物遺址展示,在河道兩側復建了明清風格的四合院群落。
看看老街坊
新華網報道,雨兒胡同29號、30號是北京典型的大雜院,院里都是小平房,過道狹窄。“做飯燒什么?”“取暖方便不方便?”“胡同里幾個廁所?”2月25日上午11時許,習近平來到南鑼鼓巷雨兒胡同,還先后走進兩個四合院探訪住戶,與居民握手并詢問生活情況。
在北京老城區長大的習近平說,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來看看老街坊,了解大家實際生活情況。
退休在家的老知青關世岳、遲克申夫婦倆,怎么也沒想到今天家里來了位特殊客人——習近平。老倆口住著一間半平房,水電氣還算方便??倳泦枺?ldquo;下一步有什么愿望?”“房子再大一點,再有個衛生間。”聽女主人回答得這么直截了當,大家都笑了起來。
雨兒胡同:位于地安門外大街東側,呈東西走向,東起南鑼鼓巷,西止東不壓橋胡同。全長343米,寬5米?,F有院落31個,居民330戶790人。明朝時稱雨籠胡同,清朝稱雨兒胡同,屬鑲黃旗。光緒年間鑲黃旗衙門曾在胡同北側。民國后沿稱雨兒胡同。
關注水安全:地下管道加粗了嗎
2月25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北京市水務局負責人介紹說,北京近年加強了立交橋改造,防止內澇,總書記問:“地下管道加粗了嗎?”“新管道按新標準鋪,有些地方清了淤。”從南水北調水質、再生水成本到雨水利用率、地下水超采,總書記邊走邊提了不少問題。
之后,習近平又來到位于水廠內的水質檢測中心了解北京市自來水水質情況。當聽到工作人員介紹,北京市民喝的自來水的水質全國領先,已達到自來水新國標規定的106項檢測能力的認可要求,習總書記不住地點頭稱贊。
“地溝油哪去了?”在第九水廠內,習近平問介紹生活垃圾處理情況的北京市市政管委負責人。負責人回答,北京各區都建了廢棄油脂處理廠,年回收廢棄油脂10萬噸,還有70萬噸通過市場化渠道處理??倳浻謫枺?ldquo;沒有去搞麻辣燙吧?”他說,我們在這方面加強了管理和監控。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廠,目前日供水能力為171萬立方米,以密云水庫為主要水源,先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等深度水處理工藝、微砂加速沉淀技術,2010年,首次大規模應用先進的膜處理技術,原水處理率接近100%,大大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
北京“人多水少”:北京地區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資源量37億立方米。近十幾年來,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21億立方米,年均超采地下水5億立方米。北京多年平均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00立方米,實際僅為100立方米左右。北京市是典型“人多、水少”的資源型缺水城市。
2013年北京市居民產生生活垃圾為671萬噸,可回收垃圾500萬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3%。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37座,日處理能力達2.19萬噸,與2009年比焚燒、生化處理比例由10%提升至53%,垃圾產生量增長幅度由8%降至3%。
軌道交通指揮中心 連問北京交通發展
25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聽取北京交通工作匯報,并到調度指揮大廳,通過顯示屏觀看全市各軌道交通線運行情況。
上班錯峰了嗎、地鐵里程是不是世界第一、袖珍公交運行如何、交通建設每年民間投資占多少、高速公路比較擁堵的是哪個方向……在聽取匯報過程中,習近平不時插話,詳細詢問有關情況,與大家探討解決交通擁堵“城市病”的對策。
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一期工程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軌道交通14條線路控制中心、路網調度指揮與應急處置管理平臺等;二期工程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軌道交通19條線路的控制中心等。中心的建成,標志著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進入全新網絡化時代。
北京治理交通擁堵“城市病”:近幾年,北京積極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十年來軌道交通從4條線路114公里發展到17條線路465公里,公交出行比例從28%提高到46%,位居各大城市首位;實施交通需求側管理,遏制機動車過快增長;推進科技創新,提高交通運行效率。
首都博物館:文物砸了我得負責
25日傍晚,習近平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燕薊神韻”、“國際都會”、“日下積勝”等展區,他在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前駐足,認真聽取介紹。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習近平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們“小心別碰到(文物),砸了我得負責”,幽默話語引來大家一陣笑聲。
參觀陳列時,習近平一邊認真觀看、聽取介紹,一邊同專家交流討論,建議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首都博物館的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共展出文物675組件,再現了北京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從原始聚落到城市出現,發展成幾代王朝的政治中心,進而上升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首都,乃至建設中的國際大都市的歷史進程。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