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日起實施小客車限購 競價搖號雙管齊下
3月25日,杭州市政府宣布,自3月26日零時起將實行“限購+限行”的小客車管理政策,這是繼北京、上海、廣州、天津、貴陽五地后,又一城市通過限牌政策來緩解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杭州市交通局局長范建軍表示,預計推出限購措施后,每個搖號者的中標幾率約為1/30。
2014年3月25日晚,市民在杭州汽車城二手車過戶查驗中心排隊過戶。當日,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自2014年3月26日零時起,杭州對本市行政區域內小客車實行增量配額指標管理,增量指標采取搖號和競價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八成采取搖號方式,其余二成采取競價方式。
3月25日19時,杭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自3月26日零時起杭州實行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采取控制總量和“錯峰限行”調整的雙重措施,即“限購+限行”。其中,增量指標須通過搖號或競價方式取得。而自2014年5月5日起,錯峰限行時段為工作日的早高峰7∶00-9∶00和晚高峰16∶30-18∶30時段。
在此之前,已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貴陽五地通過限牌政策來緩解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
“限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快速進入汽車社會和市政設施配套之間的矛盾”,一汽轎車總經理安鐵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近兩年,杭州市機動車的增長速度較快。根據杭州政府公布數據,截止2014年2月底,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59.8萬輛,過去一年凈增量達到27.6萬輛,年增長率為12.17%,機動車保有量位居全國36個大城市第7位。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急劇增長,機動車尾氣污染越來越嚴重。杭州政府網站信息稱,2013年杭州市先后有5次大范圍嚴重霧霾天氣,根據環保部門測算,杭州市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PM2.5的貢獻率達39.5%。
根據杭州政府當天發布的《杭州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顯示,初步計劃每年新增小客車指標為8萬個(新能源汽車不在限購之列),期間,將按照8:2的比例進行分配,即以搖號方式配置的增量指標為6.4萬個,以競價方式配置的增量指標為1.6萬個,并且單位增量指標占配置額度的12%,個人增量指標占配置額度的88%。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杭州市交通局局長范建軍表示,“根據杭州市人口總量和機動車駕駛執照的申領情況,我們預計,推出限購措施后,每個搖號者的中標幾率約為1/30。”
目前采用類似搖號和競拍相結合的是天津和廣州,其中,廣州針對外地車限行的措施已經召開過聽證會,但目前還未實施。剛剛結束的競拍顯示,兩地個人車牌的平均成交價分別為14262元和13085元,天津尚有50人以最低價10000元獲得車牌。
北京和貴陽采取搖號政策,外加適當限行(限號);上海采取競拍政策,同時針對非本地牌照車輛實行特定時段高架橋限行。廣東省委黨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北京的“搖號”政策雖然機會平等,但是產生了許多閑置不用的號,導致了資源的浪費;上海的競價政策則是價高者得。
限牌或透支市場需求
杭州限購消息一出,車市即進入了瘋狂搶購的狀態。這樣的局面并不陌生,之前廣州、天津等地在突擊限購時也出現過。
據前述《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限購以及限購帶來的恐慌情緒,將刺激消費需求,加快經銷商庫存消化,但無疑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需求的提前透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表示。
以此前的天津限購為例,在去年12月15日限購政策出臺的前一日,各大4S店均出現“搶購潮”,第二日,則呈現出“門庭冷落”的局面。據天津市當地經銷商表示,限購政策的出爐,至少提前透支了3個月的市場需求。
而這其中,最受打擊的當數自主品牌。
“各個地方政府推出的汽車限購政策除了攪亂市場消費環境之外,也對車企傷害很大。在拍牌、限購的背景下,消費者購車更加趨于一步到位,不少人的第一款車不再是自主品牌,而是合資品牌。自主品牌車企的生存環境越加惡劣。”國內一家自主品牌車企副總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某市場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以北京為例,奇瑞、比亞迪、吉利等12家主流自主品牌(不含微車)2010年在京銷量約為11.8萬輛,到2011年驟降為約4.1萬輛,而在2012年前5月,這一數字約2.6萬輛。
自去年9月以來,自主品牌乘用車月度市場份額下滑之勢已持續6個月。中汽協數據顯示,2月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0.37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38.4%,比上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前兩月共銷售121.31萬輛,市場占有率同比下降4.78個百分點。
“這是最后的晚餐了。一定要珍惜好這樣的機會。吃好這一餐,要做好一段時間吃不飽飯的準備了。”杭州某4S店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