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痛定思痛】“給我看,給我看證據”衛星、雷達和聲吶,逼著馬航吐真相
多國衛星紛紛“調姿”對準南印度洋,美軍聲吶搜索神器“藍鰭”露面。一場海洋探測技術的競賽,一場人道主義救援,同時在南印度洋展開?!拔帐帧毙畔⒁步o國際軍工市場敲響警鐘:倘若購買的是他國的軍機,發動機總是不停地向特定衛星發布“握手”信息,軍機的行蹤豈不暴露?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于陽
“握手”信息的披露,也給國際軍工市場敲響警鐘:倘若購買的是他國軍機,發動機總不停地向特定衛星發布“握手”信息,軍機的行蹤豈不暴露?
如果無法檢索出飛行數據記錄器與駕駛艙錄音記錄器,那么MH370的命運很可能永遠成謎。
來自馬航MH370的七段滴答(ping)信號,第三次將全球搜救力量戲劇性地大轉移。
“……根據新的信息,馬航370航班在南印度洋走到了終點。”2014年3月2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拉扎克終于對媒體宣布MH370墜落的大致位置。
這是一個遙遠的位置,與任何可能的著陸場所都相去甚遠。對于苦等MH370去向的外界而言,這本是許多技術專家早已做出的預測。
馬來西亞方面曾一度隱瞞軍用雷達探測到波音777的事實,這使得外界對馬方事故調查的信任度已大大下降。
英國“新的技術發現”讓馬來西亞政府朝令夕改,而各國救援力量隨之一片忙亂。質疑聲中,多國的衛星還是紛紛“調姿”,配合馬方的“新發現”,飛機和艦船也匆匆趕赴遙遠的南印度洋。
在馬來西亞“很多瑕疵”的處理方式下,第三次搜索MH370的高潮由此展開。
“握手”改變搜索方向
“多普勒效應”使得簡單的“握手”信息獲取了地理價值。
2014年3月25日,時速80公里的暴風,攜卷著暴雨形成200到500米的云層,海面上翻滾起4米高的巨浪。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發出通告,建議前來搜救的各國艦船和飛機暫停行動。
繼馬航“前所未有”180度偏離之后,包括中國在內的搜救力量將目標移向南印度洋。
這些天,位于北京西北城郊的中國衛星資源利用中心燈火通明。深夜的指揮大廳里,運營服務部主任部長曾湧邊踱步,邊給下屬打電話。
“就像被解放軍調得團團轉的國軍。”對于馬來西亞多次提供錯誤位置的情報,3月17日,曾湧和他的同事無奈地自嘲。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在采訪期間曾湧被各種電話打斷21次,還不時地小跑到工作臺前,對值班人員下達指示。
馬來西亞政府不斷拋出新的“真相”,讓曾湧和同事們深感此次任務大有不同:以往,曾湧明確知道事件的性質,知道該如何調動衛星。例如2013年,曾湧曾帶領同事處置長達兩個月的東北水災,工作“沒有太大懸念”;這次,搜索海域遼闊,各方至今不知道飛機所在的具體區域,有限掃描幅寬的衛星要面對長達一千多公里的航線,迫使曾湧團隊打算下一步舉動時,“甚至要靠猜”。
當前,衛星已取代雷達系統,成為搜索MH370的主角。而促使這一轉變的,正是曾湧的英國同行,他們的實力在這次搜救中顯山露水——MH370兩條至關重要的通信系統相繼被關閉,搜救陷入困境。不過,英國衛星通訊系統中遺留的蛛絲馬跡卻被挖掘出來:MH370在失聯后的六小時內,仍在不斷地向衛星發出&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