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核安全 海牙核安保峰會側記
荷蘭時間2014年3月25日下午,聚集了五十多個總統、首相的核安保峰會(NSS)結束。作為發起人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閉幕會上一共回答了四個問題,其中只有一個跟本次峰會的主題有關——核安保,其余問題都指向克里米亞危機。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荷蘭時間2014年3月25日下午,聚集了五十多個總統、首相的核安保峰會(NSS)結束。作為發起人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閉幕會上一共回答了四個問題,其中只有一個跟本次峰會的主題有關——核安保,其余問題都指向克里米亞危機。
峰會本來就不是談事的地方
這不能怪他,峰會進行期間,發生了好幾件大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歐洲,帶著飛機訂單和大國威儀,所到之處一片歡騰;俄羅斯因克里米亞事件被踢出G8,享受屬于它的政治孤立;失聯了17天的馬航MH370航班墜落南印度洋的消息,不早不晚就在峰會開幕的那一刻傳來。于是,人們賣力地談論所有的話題,除了核安保本身。
跟克里米亞的歸屬、中國人要買多少飛機相比,恐怖分子偷竊核材料制造核武器的威脅,似乎十分重要,以至于讓這一議題連開三場高級別峰會還沒有結束,但卻沒有在海牙形成一項針對危險核材料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協定。
作為本次峰會最重要產出的《海牙公報》,雖然針對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安全等十多個領域提出了六項具體措施,但這些措施都不具約束力。
對于如此“有限”產出,參會者事先就有預期。荷蘭外交部峰會談判組負責人Piet De klerk接受包括南方周末在內的媒體集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