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攻占“立法院”背后的政治角力
臺灣近日發生了嚴重的學生運動,學生占領“立法院”后又攻占了“行政院”,后遭強力驅散。學生運動的目的是為了逼臺灣退回與大陸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文主要不探討究竟誰是誰非,而是通過事件的進程,分析臺灣政壇背后的政治角力。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3月23日晚,臺北,反服貿團體兩千多人攻占“行政院”,占據廣場及建筑物,部分民眾闖入院內。臺灣“內政部警政署”動員數千名警力,24日零點20分左右展開強制驅離行動。
臺灣近日發生了嚴重的學生運動,學生占領“立法院”后又攻占了“行政院”,后遭強力驅散。學生運動的目的是為了逼臺灣退回與大陸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文主要不探討究竟誰是誰非,而是通過事件的進程,分析臺灣政壇背后的政治角力。
服務貿易協議真的害臺灣嗎?
這次抗爭的主要起因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它的初衷是為兩岸之間最終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奠定基礎。簽署后,兩岸將在一百多個服務行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包括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取消股權限制、放寬經營范圍和經營地域、下放審批權限及為市場準入提供便利等等。還規定了雙方可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就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市場開放展開磋商。這些都為兩岸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之間涵蓋眾多部門的服務貿易限制性措施,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礎。
這個協議的另一個特色是有助于加速兩岸服務業融合、互補,共同提升兩岸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協議將在更大范圍地開放市場,為兩岸服務業合作提供更大程度的優惠和便利,這無疑將進一步擴大兩岸民眾的受惠面,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但是沒有一個協議是對每一位臺灣人都有利的,一定有較弱勢的臺灣族群會在自由開放的市場上受到委屈,但是這一次的抗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