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藥方】大北京:通往2049的四條路
現在談京津冀一體化,北京要做減法,天津與河北要做加法,但這兩個地方也要做增長管理。不是說北京疏解人口和產業,河北就照單全收,如果北京的問題擴展成區域的問題,這就更難治了。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現在談京津冀一體化,北京要做減法,天津與河北要做加法,但這兩個地方也要做增長管理。不是說北京疏解人口和產業,河北就照單全收,如果北京的問題擴展成區域的問題,這就更難治了。
2014年3月25日,A股市場上27只與京津冀一體化相關的概念股漲停,正在河北廊坊調研的吳唯佳忽然發現,自己多年從事的京津冀區域規劃研究成了“顯學”。
早在10年前,吳唯佳就參與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區域協調發展策略”的制定。再往前追溯,他的老師兩院院士吳良鏞,在上世紀80年代率先提出“大北京”的思路,被公認為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雛形。
“真正的城市規劃是區域的規劃。”吳唯佳頻頻引用規劃界的這句名言。
從“新七環”、“首都第二機場”的首倡,到“城鎮網絡化發展”、“打造畿輔新區”等最新建議,眼看著學術共識正在轉化為社會共識和決策共識,吳唯佳卻不免擔心,如果取舍不當,北京當下的問題也會擴展成區域的問題。
北京2049 該是何景?
為何突然火了
區域發展的理念早就有,比如以前經常提京津唐,那屬于產業協作性質。但對于城市發展跟區域的關系,人們一直沒有想清楚。
到1979年,北京開始著手制定總體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