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藥方】京郊城鐵:打不通“最后一公里”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不僅涉及利益協調機制、北京交通規劃修訂,甚至牽涉區域功能定位、產業轉移,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這些便捷、便宜的軌道交通將會給北京帶來更大的負擔。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彭揚剛 唐悅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不僅涉及利益協調機制、北京交通規劃修訂,甚至牽涉區域功能定位、產業轉移,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這些便捷、便宜的軌道交通將會給北京帶來更大的負擔。
一河之隔,地鐵難通
王合的“私人”地鐵運行表,比北京地鐵6號線末班車早四個小時。
6號線從海淀五路居始發,縱貫北京城區,末班車抵達東五環外的通州草房站,已經是深夜12點左右,但這時間對他毫無意義。他須在8點10分之前抵達草房站,加快步速,在地鐵出口奮力擠上最后一趟跨省公交819,否則回不了家。
黑夜中的819開往“諸葛店”,河北三河市燕郊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燕郊)的一個不知名站點。
位于北京東南方向的燕郊,隔潮白河,對岸便是通州區。距離國貿中央商務區僅35公里,由京通高速路與通燕高速(通州至燕郊)連接。近年,由于北京畸高的房價和日益提升的落戶門檻,燕郊吸引了不少在北京東部工作的中產階層,這個30萬人的群體被冠名“跨省上班族”。
王合是一名典型的成員。他是一家私營圖書出版公司的內容編輯,白天活動的半徑在東二環的朝陽門,晚上完全交給燕郊——在加入一個在燕郊生活的北京媒體人的微信群之前,他在這里沒有社交,生活可以用睡覺來代替。
每天經過的草房站,令他懊悔不已。2009年3月,當北京地鐵6號線動工之前,消息靈通的朋友曾勸說,趕緊在草房買一套。“當時每平方米還不到一萬元,就覺得太偏了,而且什么配套也沒有。”在草房轉了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