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藥方】“第一代新城是失敗作品” 一位攝影師鏡頭下的北京“睡城”
十多年來,陸崗一直在用鏡頭記錄天通苑的變化,2007年,地鐵5號線開通,陸崗直言不諱地說,出行成本是降低了,也會有更多的人來天通苑,天通苑將徹底變成“睡城”。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睡城”難蘇醒
“天通苑社區的本地就業人數占總人口的3.8%,另一個超大社區回龍觀是6.5%。”長期研究天通苑等新城的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住宅與社區研究所所長張杰認為,“職住分離”現象造成城市交通日益惡化。
據張杰統計,1998-2007年,北京75個類似天通苑的經濟適用房項目中,55個分布在近郊,11個分布在遠郊,這導致80%的經適房住戶被甩到了城市邊緣。很多人通勤距離超過20公里,70%的居民出行時間在1-2小時之間,遠超北京平均30-50分鐘的出行時間。
2014年2月23日,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一次會議上指出,像北京回龍觀、天通苑這類北京第一代新城是失敗的作品。英國曾經經歷了三代新城,也走過彎路。
英國第一代新城,就像北京的回龍觀、天通苑,新城區里有30多萬人口,但卻很少有就業崗位,這造成巨大的鐘擺式城市交通;第二代新城出現在丘吉爾時代,規劃學家們逐步認識到,新城人口規模應該在20萬人以上,就業崗位的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