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光大烏龍指”:內幕交易還是內控缺陷?
究竟是內幕交易還是內控缺陷,成為“816光大烏龍指”事件新的爭議焦點。沒有足夠嚴密的內控機制,先進的金融交易系統反將釀成風險。這種先進的生產力和落后的體制之間的矛盾,是高懸于金融創新者頭上的一把劍。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耕野
2013年8月,“光大烏龍指”事件發生后,光大證券總裁徐浩明辭任,公司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被停職。
究竟是內幕交易還是內控缺陷,成為“816光大烏龍指”事件新的爭議焦點。
沒有足夠嚴密的內控機制,先進的金融交易系統反將釀成風險。這種先進的生產力和落后的體制之間的矛盾,是高懸于金融創新者頭上的一把劍。
“在潛規則盛行的時候,我一定要站出來。”楊劍波用略帶嘶啞的聲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被當成犧牲品了!”
半年前,楊劍波還是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總經理。在2013年8月16日,楊的部門由于訂單系統錯誤交易在證券市場掀起一波驚天駭浪,他也因此成為光大“8·16”烏龍事件主角之一,并經歷了跌宕的人生,完成了投行精英、股市害群之馬、大學教授等多種角色的轉換。
現在,他又有了一個新的角色——證監會“潛規則”的挑戰者。2014年2月8日,楊劍波不服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正式向法院起訴證監會。他認為把他在“8·16”事件中的對沖交易行為貼上內幕交易的標簽是荒謬的,“證監會判罰的法律依據不足,是錯誤的。”
在楊劍波步步緊逼下,證監會發言人簡單地公開回應:“(對楊的)行政處罰決定是證監會根據事實和法律作出的”,并表示會向法院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和觀點。此外,牽涉其中的上交所和中金所,也公開表態稱楊的說法有諸多不實和曲解之處。
2014年2月19日,北京一中院正式受理此案,目前,法院尚未公布開庭審理日期。楊劍波請來了十三年前“凱利案”中勝訴證監會的李江律師。眾多市場人士和法律人士還對此案有諸多爭議,但都期待見到一場精彩的雙方唇槍舌劍的庭審攻防,以還原真相。
楊劍波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此案不僅是自我保護的個人訴訟,“我希望能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法治進步。”
光大烏龍指主角狀告證監會:我是被冤枉的!
“錯單事件源自內控缺陷”
光大策略團隊的發展速度太快,超出了光大證券整體的風險控制范圍,設定較高的盈利指標,追求過快的交易速度,出事是遲早的。
“表面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