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奪官”:一個行業反腐的多重命題
自2003年以來,中央出臺數十個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運用了信貸、稅收等諸多經濟手段,但效果卻并不明顯。其原因之一,則被認為是地方官員與房地產商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消極”宏觀控制,與中央博弈。
云南省交通廳副廳長胡星出逃在國內引起震動,其涉及房地產腐敗的問題更再度撥動公眾神經。此前不久,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剛剛被查處。相關報道稱,杜世成事關之前的青島嶗山違法批租土地大案,而其主政青島期間抬高房價的政策更成為事后媒體指責的重點。
事實上,綜觀近兩年貪腐大案,落馬官員大多涉及房地產腐敗。接受本報采訪的紀委系統人士說,房價高漲下的地方官商勾結早已引起重視,而房地產調控和中央反腐舉措亦緊密結合,成為當下諸多命題的交匯點。
“保駕”宏觀調控
就在杜世成落馬前幾天,新華社發表了《“我被開發商‘腐敗攻關’擊倒”———青島市原嶗山區委書記王雁獄中自白》一文,直斥一些地方官員游走在“助推房價”和“執行調控”之間,而其貪腐多與房地產有關聯,購房者為此背負“灰色成本”。
自2003年以來,中央出臺數十個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運用了信貸、稅收等諸多經濟手段,但效果卻并不明顯。其原因之一,則被認為是地方官員與房地產商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消極”宏觀控制,與中央博弈。
究其原因,不外地方利益和個人利益兩種。土地收益已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新華社曾發表時評,炮轟地方政府“以地生財”削弱了中央的宏觀調控。
個人利益則更為明晰,掌握土地批租權的地方官員無疑是開發商“攻關”的對象,而不少落馬官員親屬也從事房地產開發,中央旨在調控房價的宏觀政策,顯然有礙其切身利益。
全國人大常委、國家統計局前副局長賀鏗曾直言,若不解決地方房地產市場中的官商勾結問題,調控政策收效不大。
2006年5月,中央《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中,原來與房地產不搭界的監察部赫然在目,并作為主要聯席部委排名第三。
兩個月后,在查處了劉志華等一系列涉及房地產的腐敗案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公開表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中央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中紀委高調介入宏觀調控,將反腐矛頭直指高級官員與企業之間的非法聯系。
中央黨校教授高新民說,自1980年代以來,紀委系統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在經濟轉型期,‘無形的手”往往需要‘有形的人’加快速度?!鄙鲜黾o委人士說,中央通過反腐敗遏止房地產官商勾結,以確保宏觀調控政令暢通。
調控下的反腐新突破口
一方面是以反腐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另一方面,通過整肅房地產,亦使得中央得以迅速發現貪腐官員,成為反腐新突破口。
變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1980年代中國權力尋租主要是在“雙軌制”下倒賣批文;隨后海關走私興起;2000年前后,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得房地產市場勃興,以土地交易為核心的房地產業成為地方官員尋租的主要領域。
中央黨校教授高新民說,正是因為房地產成為腐敗“重災區”,客觀上使得從這一領域入手發現貪腐官員的機會增加。加之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紀委系統加大介入,由此使得諸多貪腐官員暴露,提高了反腐效率。
中國自2006年初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商業賄賂”行動,其中安徽省原副省長何閩旭就是因在池州從事地產開發的某浙江籍商人被查而掀開其收取開發商賄賂的黑幕,天津市檢察院檢察長李寶金則是因浩天房地產公司董事長王小毛落馬。
這顯然是一個反腐斗爭深化的體現,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說,整肅房地產領域的違法行為,是反腐敗抓住“主要矛盾”,“這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說,讓反腐效應最大化”。
此間專家說,以房地產領域貪腐官員被大量查處為主要特點的反腐風暴還將繼續。
于今年1月召開的中紀委第七次全會,其公報列舉了幾大查處重點,其中之一就是要繼續嚴厲查辦“非法批地、低價出讓土地或擅自變更規劃獲取利益的案件”。
抒解公眾情緒
事實上,除上述經濟、政治方面的考慮外,加大房地產領域的反腐力度,亦和合理應對公眾情緒相關。
與中央憂心地方政府調控乏力對應的是,各大城市不斷上漲的房價正引起公眾的普遍抱怨。今年初,一個“億萬中國人反對高樓價”聯合簽名活動在長沙啟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日前舉行的“2007年國際房地產投資大會”上說,中國目前民眾情緒最集中的就是房價上漲太快,直接反映就是對房價的高度關注。
但另一個現實是,受種種因素限制,中央政府短時間內迅速平抑房價并不容易。相關專家說,如此狀況下,中央嚴查房地產領域腐敗官員客觀亦上有助于抒解公眾情緒。
一個例子是,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在任期間,不到七年時間房價翻了幾番。杜被查后,當地輿論普遍表現出欣喜之意?!敦斀洝冯s志稱“青島新聞網上的青島論壇一度因擁擠而無法登錄,上面有大量借杜案痛罵貪官、抱怨房價的帖子”。
此間專家說,重拳打擊下官員的紛紛落馬客觀上給公眾的抱怨情緒提供了一個宣泄渠道?!芭c諸如金融腐敗相比,房地產是公眾情緒集中的民生問題?!眳侵颐裾f,“房地產領域的反腐更容易樹立執政黨的信譽和良好形象?!?BR> 今年下半年即將召開十七大,普遍的觀點認為目前房地產商、地方政府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將是十七大解決的重點問題,而鐵拳反腐無疑是中央解決這一問題的多層次“助推器”。
事實上,綜觀近兩年貪腐大案,落馬官員大多涉及房地產腐敗。接受本報采訪的紀委系統人士說,房價高漲下的地方官商勾結早已引起重視,而房地產調控和中央反腐舉措亦緊密結合,成為當下諸多命題的交匯點。
“保駕”宏觀調控
就在杜世成落馬前幾天,新華社發表了《“我被開發商‘腐敗攻關’擊倒”———青島市原嶗山區委書記王雁獄中自白》一文,直斥一些地方官員游走在“助推房價”和“執行調控”之間,而其貪腐多與房地產有關聯,購房者為此背負“灰色成本”。
自2003年以來,中央出臺數十個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運用了信貸、稅收等諸多經濟手段,但效果卻并不明顯。其原因之一,則被認為是地方官員與房地產商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消極”宏觀控制,與中央博弈。
究其原因,不外地方利益和個人利益兩種。土地收益已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新華社曾發表時評,炮轟地方政府“以地生財”削弱了中央的宏觀調控。
個人利益則更為明晰,掌握土地批租權的地方官員無疑是開發商“攻關”的對象,而不少落馬官員親屬也從事房地產開發,中央旨在調控房價的宏觀政策,顯然有礙其切身利益。
全國人大常委、國家統計局前副局長賀鏗曾直言,若不解決地方房地產市場中的官商勾結問題,調控政策收效不大。
2006年5月,中央《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中,原來與房地產不搭界的監察部赫然在目,并作為主要聯席部委排名第三。
兩個月后,在查處了劉志華等一系列涉及房地產的腐敗案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公開表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中央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中紀委高調介入宏觀調控,將反腐矛頭直指高級官員與企業之間的非法聯系。
中央黨校教授高新民說,自1980年代以來,紀委系統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在經濟轉型期,‘無形的手”往往需要‘有形的人’加快速度?!鄙鲜黾o委人士說,中央通過反腐敗遏止房地產官商勾結,以確保宏觀調控政令暢通。
調控下的反腐新突破口
一方面是以反腐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另一方面,通過整肅房地產,亦使得中央得以迅速發現貪腐官員,成為反腐新突破口。
變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1980年代中國權力尋租主要是在“雙軌制”下倒賣批文;隨后海關走私興起;2000年前后,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得房地產市場勃興,以土地交易為核心的房地產業成為地方官員尋租的主要領域。
中央黨校教授高新民說,正是因為房地產成為腐敗“重災區”,客觀上使得從這一領域入手發現貪腐官員的機會增加。加之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紀委系統加大介入,由此使得諸多貪腐官員暴露,提高了反腐效率。
中國自2006年初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商業賄賂”行動,其中安徽省原副省長何閩旭就是因在池州從事地產開發的某浙江籍商人被查而掀開其收取開發商賄賂的黑幕,天津市檢察院檢察長李寶金則是因浩天房地產公司董事長王小毛落馬。
這顯然是一個反腐斗爭深化的體現,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說,整肅房地產領域的違法行為,是反腐敗抓住“主要矛盾”,“這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說,讓反腐效應最大化”。
此間專家說,以房地產領域貪腐官員被大量查處為主要特點的反腐風暴還將繼續。
于今年1月召開的中紀委第七次全會,其公報列舉了幾大查處重點,其中之一就是要繼續嚴厲查辦“非法批地、低價出讓土地或擅自變更規劃獲取利益的案件”。
抒解公眾情緒
事實上,除上述經濟、政治方面的考慮外,加大房地產領域的反腐力度,亦和合理應對公眾情緒相關。
與中央憂心地方政府調控乏力對應的是,各大城市不斷上漲的房價正引起公眾的普遍抱怨。今年初,一個“億萬中國人反對高樓價”聯合簽名活動在長沙啟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日前舉行的“2007年國際房地產投資大會”上說,中國目前民眾情緒最集中的就是房價上漲太快,直接反映就是對房價的高度關注。
但另一個現實是,受種種因素限制,中央政府短時間內迅速平抑房價并不容易。相關專家說,如此狀況下,中央嚴查房地產領域腐敗官員客觀亦上有助于抒解公眾情緒。
一個例子是,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在任期間,不到七年時間房價翻了幾番。杜被查后,當地輿論普遍表現出欣喜之意?!敦斀洝冯s志稱“青島新聞網上的青島論壇一度因擁擠而無法登錄,上面有大量借杜案痛罵貪官、抱怨房價的帖子”。
此間專家說,重拳打擊下官員的紛紛落馬客觀上給公眾的抱怨情緒提供了一個宣泄渠道?!芭c諸如金融腐敗相比,房地產是公眾情緒集中的民生問題?!眳侵颐裾f,“房地產領域的反腐更容易樹立執政黨的信譽和良好形象?!?BR> 今年下半年即將召開十七大,普遍的觀點認為目前房地產商、地方政府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將是十七大解決的重點問題,而鐵拳反腐無疑是中央解決這一問題的多層次“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