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別成了失魂的文化游民
所謂“游民”,不僅是空間的和物質的,也可以是時間的和文化的。文化無根之人,頗類廣東人所謂“失魂魚”,不再生猛,卻因池小而覺自大。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程勝濤
文化無根之人,頗類廣東人所謂“失魂魚”,不再生猛,卻因池小而覺自大
有一段時間,復興與崛起兩詞都很流行,大家說的似乎是一事。其實兩詞意思大不同,崛起通??梢允堑谝淮?,復興則是曾經興起過。
今日所稱“西方”的核心,半可說崛起于近代。因為起來的既不是曾經輝煌的希臘、羅馬,也不是盛極一時的天主教(舊教),乃是以新教為標識的野蠻族群。但所謂“半”者,則新教與舊教本是同根;而歐人后來的尚武精神,也多少源自羅馬。尤其歐洲有文藝復興一說,直指希臘——那既是復興的目標,也是崛起的淵源。
其實,即使第一次的崛起,也非無緣無故,而是有所憑借。古人曾說:“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王符《潛夫論》)。若我們相信地質學的板塊說,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名副其實的崛起,據說是幾個大板塊碰撞擠壓而成;也不排除它還會改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