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申吉”:人海戰術能說明什么?
某些地方政府介入,納稅人的錢被投入了“申吉”活動,為什么不能把金錢和精力投入希望工程中去呢?
千人甩頭舞 萬眾齊刷牙
按照這個趨勢,10年后,至少一半的吉尼斯紀錄都是中國的了。比如5000個學生同時做俯臥撐,10000個群眾同時吃羊肉串……但這些“世界第一”,又能說明什么?
愛爾蘭的休·比威爾爵士應該不會料到:56年前他一時興起、偶然催生的吉尼斯紀錄游戲,會演變成中國土地上一次場場宏大的“萬人運動”。
2007年8月8日晨,遼寧省葫蘆島市的龍灣海濱。烈日下,一項為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大型古箏演奏會正在進行。
后經吉尼斯方面認證,共有2348名箏手參加了合奏。“5000平方米的海濱廣場上,身穿黃色圓領衫的箏手們整齊排列成25個方隊。他們在總指揮王天一 的指揮下和諧演奏,時間超過了規定的5分鐘。漂亮的箏手、優美的曲調、背后迷人的大海里漁船駛過,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圖。”當地媒體報道。
這項最新誕生的紀錄給“中國箏島”添了光彩。英國吉尼斯總部駐中國代表、認證官吳曉紅博士當場頒發了認證證書?!?br />
但不和諧的音符同時出現。當天,新華社對該活動給予了圖文報道。圖片中,女琴童們頂著烈日,頭發凌亂、疲憊不堪,有的干脆趴在了古箏上。“以學生為主的 兩千多名選手,在烈日下演出4個小時。熱衷于創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行為,卻讓學生受苦。”新華社消息說,“……這是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葫蘆島古箏演出現場規模宏大 李鋼/圖
2007年8月8日,葫蘆島古箏演出現場,累壞了孩子。 李鋼/圖
2007年5月,沈陽市500名少先隊員歷時4個小時創作,646平米的兒童添色畫“福娃五環”破吉尼斯紀錄??箶乘鳎瘓D 2005年8月,沈陽五里河體育場,300余架鋼琴同時演奏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并得到了吉尼斯工作人員的現場認證。 毛孩兒/圖 2007年8月10日,第五屆中國沈家門漁港國際民間民俗大會在浙江舟山沈家門漁港舉行, “萬人扮海洋生物巡游”又創造了吉尼斯世界記錄。 陳劍華/圖 外國人的“申吉”更多是挑戰自我。這個男人的勇氣值得欽佩,他希望空手劈開22塊混凝土磚塊,可惜沒有成功。 資料圖
被曝曬的演奏者
沈陽居民欒女士5歲的女兒劉思雨參加了這場“音樂盛宴”。欒女士回憶說,由于次日很早就得起來,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合奏前一天下午,一家人就租車抵達葫蘆島市龍灣海濱的一家酒店。
這個大型活動幾乎讓當地酒店人滿為患。大連的何女士也為此開了一個房間,“黑毛巾,沒有衛生紙,很臟。每天240元”。
除了自理住宿和來往費用,每個參與者還向主辦方交納了280元報名費。換回的則是一件棉T恤。“主辦方什么也沒提供給我們。”大連乾宏古箏學校張校長說,她組織15名箏手參與了活動。
當晚,主辦方要求參與者提前把古箏擺放到廣場上。這種樂器價值不菲,貴的每架上萬元。一旦受潮,會影響琴弦的音調——當天,葫蘆島一直下雨。“他們說,就算明天下雨,也要堅持下來不能退場。”有參與者說。凌晨3:00,部分參加者用塑料布把箏包裹嚴實,擺到了廣場。
5:30,劉思雨就被叫醒了。雖然“沖吉”預定9:00開始,但大部分人在6:30就已按照主辦方的要求開始排練。此時,警察用白線拉起了隔離帶,家長們被攔在了外面。表演者中,除了600名左右的成年人,剩下的全是孩子,年齡最小的4歲。
擔心的大雨并沒有到來,天突然放晴,出了太陽。張校長回憶,當時活動的總指揮王天一說,孩子們的熱情感動了上天。
但上天也許是過于感動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陽光變得越來越熱,沒遮沒攔地打在人們的身上。箏手們大汗淋漓,“詩書禮樂”應具有的雍容姿態,蕩然無存。
家長只能在休息時送水,孩子也很難上廁所,惟一的辦法是,讓參與者盡量少喝水。這成了另一種挑戰。
最讓全場人記憶深刻的事,出現在第一方陣倒數第二的位置上。一名五六歲的孩子當場嘔吐。家長進去幫孩子擦了擦,然后繼續練。“當時其他人都很感動,覺得孩子很堅強……”有在場者回憶。
中國式“申吉”:人海戰術取勝
6分鐘的表演結束了。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活動的贊助商——葫蘆島某公司一位女士也承認:“公司有點后悔,這樣的活動過于形式主義,是湊人數?,F在,這樣的活動搞得太多了。”
古箏“申吉”兩天后,在浙江舟山,開展了5590名群眾演員參加的“萬魚大巡游”活動。它以最大規模的“人扮海洋生物集會”,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經南方周末調查核實過的人海戰術“申吉”(或準備“申吉”)活動還有:在寧波梁祝文化公園,12658人參加的“萬人相親會”;在云南曲靖,連續3天的“百味料、千米街、萬人嘗”燒烤長街宴;在珠海,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師生與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聯手創造的4796人“手語大合唱”;以及2007年5月,云南臨滄茶文化博覽會上的“千人甩發舞”……如果加上其他媒體報道的,林林總總,不下幾十個。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國申報中心的統計,他們一年內能收到三四百個有效申請,2002年至今,通過中國申報中心申請成功的紀錄共有110多項。
按照吉尼斯方面對南方周末提供的材料,這個被稱為“普通人的奧運會”的精神實質本是挑戰極限、超越自我。比如,一位空手道高手試圖用手劈開22塊混凝土質地的方磚;另有西方“玩家”把頭發、胡子留成幾米長。52年前,第一本《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面世,其中共有12個項目,包括運動、科學、商業、建筑、自然界等,其中1 / 4是有關運動的內容。
但吉尼斯認證官吳曉紅對南方周末稱:集體活動也是吉尼斯世界紀錄接受的項目。“我認為,參與集體活動需要許多人為一個目標努力,共同取得大家期待的結果。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她說。
認證過葫蘆島的古箏合奏后,吳曉紅趕到了經歷洪災、罕見地向外界發出求援信號的朝鮮。2007年8月15日,朝鮮政府在平壤組織10萬人參加了大型團體操表演《阿里郎》?,F場認證后,她向朝鮮文化省副相宋錫煥頒發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我很欣賞這個大型的團體操表演,我認為那是別有特色的、很好的藝術表演。”吳曉紅說。和中國葫蘆島市一樣,證書同樣注明:這是“藝術表演”紀錄。
萬人齊刷牙背后的推手
如果說,參與人數眾多是中國式“申吉”的第一特色,地方政府參與則直接推動了此類活動的進行。
已在2003年停播的《中國電視吉尼斯》制片人倪維行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當時節目組收到了無數全國各地政府的邀請函,希望通過節目組來宣傳當地的旅游文化。“從東海之濱到西部荒漠,從南國椰林到北方雪原,從長城腳下到黃河源頭,神州大地無處不留下我們攝制組的足跡。”他說。
葫蘆島古箏“申吉”活動后,有人披露了組織者——東方女子古箏樂團團長王天一的背景。作為本次活動的發起人,他還身兼葫蘆島市委副秘書長。
該市政府一位官員向南方周末證實:文化節的各個環節的聯系人,大多在王天一創辦的樂團、開辦的學校中擔任演出或教學職務。而主辦方則掛名葫蘆島市委、市政府。申吉當天,葫蘆島市主要領導悉數出席。
在葫蘆島市,“箏政合一”一直是眾所周知的地方政策。根據計劃,2008年奧運會開幕前,葫蘆島還將舉辦一次與古箏有關的大型慶?;顒?,屆時將有2008名古箏手和2008名太極拳手齊聚九門口長城。
王天一也承認,這是出于塑造城市形象的需要。“擴大一個美好城市形象表述語,需要人為搭建平臺。通過活動的開展,會讓各地及國外箏手、隨同人員看到葫蘆島的文化底蘊,看到葫蘆島‘三點一線’發展戰略和強大的工業實力。”他說。
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申吉”或者由政府直接組織,或以商業公司牽頭、政府掛名。一些政府機構,往往利用職權為企業策劃的行動拉來人馬。
云南臨滄的“千人甩發舞”,是市政府文化產業辦公室組織操作的;2003年9月20日,深圳羅湖區“萬人齊刷牙”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也是深圳羅湖區總商會、羅湖區教育局、羅湖區衛生局主辦,與“高露潔”合作的產物。在重慶,2007年3月18-20日,市政府專門發文件,從各單位抽調負責人組成組委會,創造“萬人火鍋宴”的吉尼斯紀錄。而在今年,一個大城市還試圖建立千人公廁,并準備申報吉尼斯,被網友許為“世界上最臭的形象工程”。
這些“申吉”活動,最終成為地方政府的“面子”。比如在某市的政府網上,還專門開辟出當地“全國之最”欄目。當地最長的橡膠壩被特別注明,“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列為1999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它和這里擁有“全國最大的縣級公園”放在了一起。
孩子,榮耀還是被利用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后還發現:此類“申吉”活動中,民俗和體育是最大的熱門。元旦、國慶等節日,以及即將舉辦的大型體育盛會,則成了最常用的噱頭。教育局、團委、婦聯和旅游局等機構,則是最常見的主辦方。對此,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華擔心,弘揚民俗不是這些活動的目的,而是淪為政治工具,傳統的東西被平庸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是最常見的紀錄制造者——葫蘆島市之前,古箏合奏人數最多的紀錄也是由這個群體創造的。那是2005年10月,1008名女子在廣西南寧的“2005東南亞國際旅游美食節”上齊齊撥動琴弦,《漁舟唱晚》回旋于青秀山上。同時百名兒童頌讀國學經典。
而在鄭州文博廣場,2007年8月15日上午,出現了1059人合奏薩克斯。經公證后,該材料將投給吉尼斯總部進行認證。演奏者大多數是10-20歲的中小學生,年齡最小的選手7歲。
2003年8月28日,一場118架鋼琴合奏的露天音樂會,在西寧當天竣工的大型廣場新寧廣場舉行。演出地平均海拔2600米,參演的118名琴童是平均年齡11歲的孩子。合奏因此打破了3項紀錄:全世界鋼琴數量最多的音樂會,演奏員平均年齡最小的鋼琴合奏音樂會,以及舉辦城市海拔最高的鋼琴合奏音樂會。“演出很成功。”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當時的音樂會導演沐寒說。
“對這些活動,學生是難以抵制的。”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復旦大學教授于海認為,“一是學生沒有這個力量;父母即使不愿意孩子去,也對抗不過學校和老師。”
“80后”作家韓寒在其博客中寫道:在利用群眾方面,沒有一個國家能和我們國家比。我們的群眾估計自己也很喜歡去創造世界紀錄,來體會地域自豪感,大把的紀錄等待我們去創造。按照這個趨勢看來,十年以后,一半的世界紀錄都是我們中國的了……比如5000個學生同時做俯臥撐、10000個群眾同時吃羊肉串,這樣的紀錄隨時可以創造。
但吳曉紅并不這樣認為。她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中國人創造紀錄的激情,是中國正走向繁榮的一個跡象,“正在追趕發達國家”。
“吉尼斯”這條產業鏈
組織者、參與者,以及幕后推手,可謂“各得其所”。那么,所有活動的發起者——無論是英國吉尼斯,還是中國上海的“基尼斯”,又能獲得什么?
現在被指稱“冒牌”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一開始就公開向國內的紀錄申報者收取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費用。2001年,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被公開的收費標準以公益性、正常性、廣告性區分,個人申報為2000元,單位申報為10000元,企業掛名申報為30000元。
2002年7月,北京三路居小學申報大世界基尼斯的繩網跳繩之最。大世界吉尼斯的開價是3萬元,學校出不起,后來鄉里找了家公司贊助,砍到兩萬元后才申報成功。
而“正牌”的英國吉尼斯方面,雖然總部授權的中方機構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國申報中心對南方周末稱:除了開辟“綠色通道”收取額外費用外,對挑戰紀錄者并不會收取任何認證費用。但位于英國倫敦的總部解釋,“如果認證人員親自到申報現場,可以提出相關的費用。”
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國申報中心的唐日松,曾在一篇論文中表露了他在中國打造吉尼斯產業的心得:“遼教社”自1998年起與英國吉尼斯公司合作以來,一直在探索如何以吉尼斯品牌為核心實現多元化經營。雙方以最初的圖書合作,延伸到吉尼斯紀錄申報中國唯一代理、組建吉尼斯俱樂部、拍攝吉尼斯電視片以及籌建吉尼斯主題公園等領域的合作,“初步形成一條吉尼斯文化產業鏈”。
他寫到,通過播放吉尼斯電視片,建立吉尼斯主題公園,可以更好地推廣吉尼斯品牌,在全國形成挑戰吉尼斯的氛圍,培養《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文版的讀者群。這正是吉尼斯公司的經營思路。
“這很正常,”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產業經濟學的干春輝教授解釋,“企業出于商業目的通過創造‘之最’獲得轟動效應;NGO等形式的非盈利性組織,也需要通過‘申吉’來推廣他們提倡的某種目標。而吉尼斯是一項比較有意思的挑戰活動,公眾對它也很感興趣,需求是產業產生的基本條件。”
但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系劉平教授對吉尼斯產業化表示擔憂。他認為:在市場經濟下,挑戰極限往往被經濟理性利用了。為追求稀缺的市場意義,這種挑戰越來越具有人為的、刻意的趨勢。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國式“申吉”中某些地方政府的介入,納稅人的錢被投入了這項活動中。甚至有專家認為,這是資源的浪費。既然這么“青睞”孩子,為什么不能把金錢和精力投入希望工程中去呢?
吉尼斯和基尼斯
它們有一字之差,又互有淵源。
1992年,上海大世界游樂中心搞起了大世界基尼斯——天下第一擂臺,一些懷有絕技的奇士能人紛紛參加,誕生了一批大世界基尼斯紀錄。1993年,當時的英國吉尼斯出版公司與上海大世界游樂中心簽署過一份協議,但協議終止于1996年12月31日。
在中國中斷了三年后,1999年,英國吉尼斯總部更換了中國代理商,授權遼寧教育出版社。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國申報中心于2007年1月份脫離遼寧教育出版社,與它一起從屬于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